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常沙娜「花開敦煌」亮相北京/大公報記者 楊韶紅 劉俊海

時間:2017-03-15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常沙娜強調,要保持初心/大公報記者楊韶紅攝

  由中國美術館、清華大學主辦的「2017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花開敦煌.常沙娜藝術研究與應用展」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作為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之一,此次展覽以「守望」、「凝萃」、「傳承」為三大主題,貫穿了常沙娜在不同時期的藝術經歷,囊括了常沙娜的敦煌臨摹、裝飾手稿及設計作品,向觀眾全面展現了兩代「敦煌人」對敦煌藝術的研究與轉化,繼承與昇華。此次展覽共展出常沙娜的壁畫臨摹、花卉寫生、應用設計等不同類別的藝術作品二百六十多件。展覽將持續至三月十九日。

  捐贈作品要捐最好的

  三月八日的開幕式上,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介紹了如今已經八十六歲高齡的常沙娜對藝術的追求,並代表中國美術館感謝常沙娜為國家捐贈作品。范迪安、龐濤、魯曉波、呂品田等文化藝術界的專家、藝術家等近千人出席了開幕式。

  吳為山說:「常沙娜先生重新沐手敬繪,再繪敦煌壁畫中『文殊變』之藝術神韻,只為國家藝術殿堂留存最佳美術作品,體現出其對國家美術收藏事業的重視與支持。伴隨時代的演進,唯一不變的是常沙娜先生愛『美』的天性。為美好的事物而欣喜,為生命的奇妙而讚嘆,可貴的是,這化為常沙娜先生創造的動力,演繹為美麗的圖卷。」

  常沙娜向國家捐贈了其個人二十四件藝術作品,由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其中包括五幅以《觀無量壽經變》為代表的早年敦煌臨摹代表作,十八件花卉寫生作品,以及一件特意為此次展覽重新繪製的《文殊變》。為了達到「真實的臨摹」境界,也為了「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八十六歲高齡的常沙娜在今年年初不顧身體辛勞,鋪紙備墨,再提畫筆,歷時兩個月工筆細作,並在作品完成後,將一早一晚兩幅《文殊變》一併捐贈國家。這兩幅作品,是常沙娜不同時期藝術創作的代表,具有特殊的時代氣息和藝術家的創作歷程。

  常沙娜說,留給中國美術館的作品要最好的,早年的作品(即一九四五年所作《文殊變》)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這一次重繪要彌補之前的不足,給中國美術館一件更加完整的作品,從結構、線描至用色,再現中唐壁畫的風格特色,做到「真實的臨摹」,並借此「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自二○一四年七月,「花開敦煌—常沙娜藝術研究與應用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首次展出,繼而先後巡展深圳、高雄、莫斯科、伊斯坦布爾、敦煌,歷經三年,「花開敦煌」再次回到北京。

  與敦煌結下血脈淵源

  本次展覽,貫穿了常沙娜在不同時期的藝術經歷。展覽通過常沙娜的壁畫臨摹、花卉寫生、應用設計等不同類別的藝術作品,配合詳實的文獻資料,呈現了常沙娜藝術生涯的全景。

  在三個主題展中,第一部分「守望」展中常沙娜在父親常書鴻引導下與敦煌結下了深厚淵源,展區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回顧了常沙娜早年隨父親常書鴻輾轉於巴黎、北京、昆明、重慶、敦煌的非常歲月,並呈現了常沙娜早年在敦煌的臨摹作品。

  常沙娜說:「是敦煌的風土培育了我做人應有的淳厚;是敦煌的藝術給予了我學習傳統藝術的功底。」此部分呈現的三十餘件臨摹作品,便是這段特殊經歷結出的纍纍碩果,也是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發展中的一份重要藝術財富。

  其中,《觀無量壽經變》是常沙娜臨摹的作品中較大一幅。盛唐172窟為覆斗頂窟,窟室南北壁各畫《觀無量壽經變》一鋪,據《觀無量壽佛經》繪製,規模宏大。此次展示的摹本源自此窟南壁,臨摹時已將變為深色的人物膚色恢復到應有原色。作品充分顯示出佛陀的莊嚴、菩薩的柔美、伎樂的歡快,極樂世界的殊勝美好。

  多年來,常沙娜潛心於敦煌壁畫中的藝術元素,將各類圖案、建築的華蓋、花磚圖案以及隱藏在繁密壁畫間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進行系統的整理,並以此為藍本參與完成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等建築裝飾設計,作品不僅凝聚了中國古典藝術的韻味,代表着常沙娜對傳統藝術精髓的提煉與昇華。

  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香港會展中心廣場那座金燦燦的「紫荊花」雕塑便是常沙娜主持並參加設計的。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執行院長杜大愷談及和常沙娜一起創作「紫荊花」雕塑時回憶說:「常院長要求很高,並且工作起來非常認真,讓我們既學習到很多東西,也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另外,常沙娜將敦煌藝術與藝術設計知識相結合,並付諸實踐,做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藝術設計作品。展廳一角,觀音頭飾、涅槃經變菩薩頭飾、華蓋圖案等藝術設計作品亦吸引了很多觀眾駐足觀看、拍照留念。

  記者在九日下午觀展時,「花開敦煌」展區到處是同學們的身影,三五成群,討論、觀展、留影。幾個同學熱情地與記者交流,說:「還沒去過敦煌,但希望有時間能去敦煌看一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