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七十二峰都在前/陳煒舜

時間:2017-03-12 03:15:51來源:大公網

  仁宗去世八年後的致和元年(一三二八),權臣燕帖木兒等大臣決定迎立周王和世㻋。當時周王在漠北草原,路途遙遠,於是燕帖木兒先迎周王之弟、在南京的懷王圖帖睦爾(文宗)。從南京往赴大都的途中,文宗作了一首七律表達當時的心情:

穿了氈衫便着鞭,一鈎殘月柳梢邊。

二三點露滴如雨,六七個星猶在天。

犬吠竹籬人過語,雞鳴茅店客驚眠。

須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

  此詩頷聯化用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等句,頸聯化用楊徽之〈漢陽晚泊〉「犬吠竹籬沽酒客」及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等句,流暢自然。難怪有學者論此作「寂靜中不乏朝氣,和婉中不乏威嚴,太平天子的氣象儼然」;「詩歌最後兩句,不愧天子手筆,頗有威加海內萬方賓服的氣派,語氣不同凡響」。又如七絕〈題九華〉:

昔年曾見九華圖,為問江南有也無。

今日五溪橋上望,畫師猶自欠功夫。

  此詩讚頌了九華山之美:當年僅見圖畫便為這江南美景所吸引,但今天真正來到九華山下,卻發現當年畫師畫得實在不夠好。烘雲托月,不着痕跡。

  文宗能詩文、善書畫,書法受趙孟頫影響而宗晉人。他曾命近臣房大年畫《京都萬歲山圖》,房氏以才拙請辭。文宗於是索紙運筆,先作一稿,「大年驚服,謂格法周匝停勻,雖積學專工,莫能及也」。

  其書畫今日極為罕見,較為著名的《相馬圖》,大概已是僅存者。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