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年四季裏最熱鬧的。
北宋詞人宋祁在《玉樓春.春景》裏寫道:「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靜中有動,以動態寫靜態,不僅有色,而且有聲,不僅有形,而且有神,表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給人以無限遐想和美好享受,堪稱神來之筆。為此,宋祁一舉成名,被時人譽為「紅杏尚書」。後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更是高度評價:「『紅杏枝頭春意鬧』,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說到「鬧」,我們就會想到鬧元宵,鬧花燈,鬧洞房,鬧天宮,都是挺喜興的詞。「春意鬧」,則似有三層含義,一是春意就是鬧出來的,越鬧越好;二是春天的本質是鬧,不鬧就不像個春天;三是鬧春固可以有聲有色,也可以無聲無息,有時後者更勝一籌。
雖然禪宗大師說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但冬、夏、秋三季總有很多人不喜歡。冬天滴水成冰,天寒地凍;夏天悶熱難耐,揮汗如雨;秋天肅殺萎靡,心緒不振,似乎都不是「鬧」的季節。唯有春天,陽光明媚,春風撲面,鳥語花香,萬物復甦,老老少少都有了「鬧春」的衝動。於是,人們紛紛脫去臃腫的冬衣,伸展僵硬了一冬的筋骨,各玩所愛,盡顯其能。「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青年男女則「人約黃昏後,月上柳梢頭」;老頭老太們,抖擻精神,跳起歡快的廣場舞,「老夫聊發少年狂」。就連一向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的孔聖人,也禁不住心猿意馬,想與弟子們一起「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狠狠地鬧他一回春。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春天豐富多彩的聲音,無疑是鬧春的主角。貼着地面滾滾而來春雷聲,呼喚着萬物醒來;不緊不慢的春風聲,吹拂着路人的臉龐;淅淅瀝瀝的春雨聲,敲打着緊閉的窗櫺;活潑燕雀的啾啾聲,裝點着美麗的山林;阿貓阿狗的叫春聲,發布着愛情的宣言;還有孩子們如同天籟的美妙歌聲,此起彼伏,交相輝映,喧鬧無比,熱氣騰騰,交織在一起,匯成宏大激越的春之交響曲。
百花爭艷,則是無聲之鬧。春暖花開,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姹紫嫣紅,美不勝收。放眼望去,富麗端莊的是牡丹,堪稱國色天香;鮮艷奪目的是玫瑰,象徵着甜蜜愛情;婉約溫柔的是芍藥,不聲不響地在點綴春光;「紅肥綠瘦」的是海棠,笑吟吟地迎接「雨疏風驟」。還有那「依舊笑春風」的灼灼桃花,「春色滿園關不住」的紅杏,「朵朵精神葉葉柔」的薔薇,交相輝映,爭奇鬥艷,共同組成了美麗茂盛的百花園,鬧出了生機勃勃艷陽天。百花鬧春,爭奇鬥艷,正所謂此處無聲勝有聲。
鬧春,自然不是一味地喧鬧,嬉戲,娛樂,折騰,光玩不幹,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年之計在於春。工廠裏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聲,田野裏拖拉機耕地的馬達聲,軍營裏威武雄壯的練兵聲,實驗室噼裏啪啦的鍵盤敲擊聲,學校裏的朗朗讀書聲,菜市場小販的叫賣聲,舞台上演員的唱歌聲,都在裝點着大好春光,都在演繹着春天的故事,沒有他們的辛勤努力,鬧春就可能會淪為鬧劇。
春天是熱鬧的,也是美麗的,既得益於大自然的恩賜,更得益於億萬蒼生的勤奮。晴方好,春正濃,何妨鬧他個春光明媚,鬧他個春色滿園,鬧他個春風得意,鬧他個春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