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假聲男高音陳家保
環顧香港歌唱界,唱男高音的歌唱家,倒也不少;但唱假聲男高音而達到國際水準的,印象中應該一個也沒有。假聲男高音陳家保三月初來港舉行的兩場獨唱會,意義頗為重大,蓋因他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而二十年前遠赴愛沙尼亞,開展他的歌唱事業,而他所屬的男聲合唱團,在國際樂壇享有名聲。他今次來港表演,倒有幾分載譽歸來酬知音的味道。
選唱同鄉帕特《主禱文》
愛沙尼亞是歐洲波羅的海三國之一,雖然在文化上只是歐洲的二、三線國家,但境內的建築以至其他門類的藝術,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以筆者去年年中親遊該國的經驗而言,觀感不差。如果以音樂而論,該國的帕特(Arvo Part)是享譽現今國際樂壇而專攻聖樂的作曲家。陳家保今次所選唱的歌曲,當然包括帕特的歌曲,即《主禱文》。
帕特的《主禱文》是作曲家在二○○五年根據德國一篇禱文而作,由假聲男高音或音域等於女高音的男童聲領唱。他在二○一一年把此曲獻給時任教宗的本篤十六世,而同年他為此曲灌錄唱片。該次的錄音,是由男童聲唱曲,並由作曲家親彈鋼琴伴奏。不過,今次陳家保固然是以假聲男高音唱曲,而伴奏的,也不是鋼琴,而是托利斯結他。這種結他體積較小但音量較大,是由一位名叫托利斯(Torres)的十九世紀結他匠研製,因而得名。因此,陳家保唱此曲,在聲樂上和器樂上,都與帕特的一一年錄音有所不同。
演繹杜蘭特著名歌曲
除帕特之外,陳家保將會選唱十六世紀英國作曲家杜蘭特(Dowland)的著名歌曲《淚如泉湧》(Flow, MyTears)。音樂學者相信,這首原屬慢舞曲的樂曲,是先有器樂,後填曲詞。按照當時的演法,是由魯特琴伴奏,而杜蘭特本身就是魯特琴家。不過,發展到今天,伴奏樂器當然不止魯特琴;鋼琴、結他等等都有。這是一首自哀自傷的歌曲。歌詞的頭一段大概是說:「流吧,我的眼淚,從我的眼泉流吧。永被放逐,就讓我哀嘆吧。夜裏黑鳥唱着哀愁而難聽的歌曲……」今次為陳家保伴奏此曲的,當然不是現代樂器,也不是魯特琴,而是從魯特琴衍生的雙頸(長頸)低音大琵琶(Theorbo)。這種樂器不見於現代管弦樂團,而只見於專演早期音樂(Early Music)的小樂隊或小組。
意大利語唱《讓我哭泣》
此外,陳家保將會以意大利語演唱韓德爾名劇《里納爾多》(Rinaldo)內的著名選段《讓我哭泣》。不過,必須指出,這首樂曲首先見於韓德爾另一歌劇《艾美拉》(Almira),是一首屬於「沙拉班德」的舞曲。其後,韓德爾在另一齣故事根源相同的歌劇即《里納爾多》循環再用,並請羅斯(Rossi)譜上新詞,變成《讓我哭泣》。由於此劇以至此曲享負盛名,久而久之,就沒有太多人記得這首樂曲的源頭。在這齣以十字軍東征為題而敘述戰爭、愛情和救贖的《里納爾多》裏,這首歌曲由十字軍首領的女兒艾美蓮娜唱出。歌詞大意是說:「讓我哭泣吧,讓我為遭遇厄運而哭泣吧。讓我為自由而哀嘆吧。」
音樂會設於南蓮園池
陳家保兩場音樂會除了可以聽到假聲男高音的曲唱外,還可以欣賞托利斯結他和雙頸低音大琵琶的器樂演奏,而這兩件樂器似乎是為音樂會盡力營造古雅氣息與樂韻。另一方面,這兩場音樂會的舉行地點是鑽石山南蓮園池的會議廳。自從年前這個會議廳用作表演場地,都只是舉行關乎中國音樂例如器樂獨奏或兩三人合奏的音樂會,而記憶中似乎沒有演過西洋音樂。
在這個富有中國特色的園池演奏西樂,贊成者當然認為,中西合璧,饒有趣味;反對者則必覺得,如此格格不入,斷非明智之選。
是耶,非耶,還是留給進場的觀眾自行判定吧。
(香港藝術節導賞系列之二,圖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文:嘉 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