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亞開行發表報告指出,亞洲由現在到二○三○年期間,需要二十六萬億美元基建投資才可維持經濟增長、消除貧窮及應對氣候變化;圖為雅加達貨運碼頭 資料圖片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報告指出,預計亞洲由現在到2030年,需要26萬億美元(約202.8萬億港元)基建投資,才可維持經濟增長、消除貧窮及應對氣候變化。其中電力投資將需要14.7萬億美元,交通、通訊成本、供水和衛生方面的投資,分別需要8.4萬億美元、2.3萬億美元和8000億美元;此預測水平較之前估計的增加一倍。/大公報記者 鄭芸央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周二發表報告指出,亞洲由現在到2030年期間,每年起碼需要1.5萬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用於鐵路等基建投資,才能繼續保持經濟增長。亞開行報告稱,如果把氣候變化等因素列入考慮,所需要的資金將會更大。而對於發電廠、運輸系統和其他設施的更新,將令到45個亞太區國家每年基建投資總額再增加2410億美元。
每年最少泵水12萬億
同時,亞開行警告,除非解決這重大基建缺口的問題,否則威脅到部分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基建投資不足的國家,可能會打擊經濟增長,以及出現就業增長疲弱的情況。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基建投資成為刺激經濟增長方法之一。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諾10年間動用1萬億美元,重建美國鐵路和橋樑。而中國單在2016年投入15.2萬億元人民幣,於基建固定資產投資,並創立亞洲基建投資銀行,推動基建,帶領區域經濟增長。
亞開行曾於2009年時預測,亞太區2010年至2020年期間每年需要7500億美元基建投資,而今次最新預測較之前增加一倍。據亞開行表示,目前亞太地區每年基建方面投資為8800億美元。亞開行在報告中預計,亞洲各國政府目前承擔該地區約92%基建開支,倘若要提升基建開支,需要進行稅收、監管和制度的改革,並引入私營部門。
亞開行經濟學家Rana Hassan表示,亞洲地區政府可以在基建投資獲更大成效,由於目前亞洲每年投資不足1.7萬億美元,亞開行希望各國政府的支出可以接近這個水平。
巴克萊:實際執行比融資更難
該報告亦表示,預計2016年至2030年期間,亞洲地區需要26萬億美元基建投資,其中電力、運輸、通訊、供水和衛生方面,分別需要14.7萬億美元、8.4萬億美元、2.3萬億美元和8000億美元開支。東亞地區所需基建投資最多,佔亞開行預測總額61%。按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計算,太平洋和南亞地區居於首位和次位,所需投資佔GDP比重分別為9.1%和8.8%。雖然亞洲地區的政府承諾不少大型基建項目,但開始動工,以及如期在預算之內完成是最大挑戰。巴克萊經濟師預計,亞洲的儲蓄率高,融資似乎不成問題,實際執行才是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