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金庸與大公報淵源深

時間:2017-03-01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二○○九年四月,金庸重回大公報   大公報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新派武俠小說巨匠——金庸(查良鏞)與《大公報》淵源頗深。生於浙江海寧的金庸,一九四七年中憑優秀的表現考入上海《大公報》擔任國際電訊翻譯,一九四八年被調往香港,一九四九年擔任香港《大公報》編譯,隨後擔任《大公報》的子報《新晚報》編輯。

  一九五四年一月,武術界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在澳門比武引發熱議,時任《新晚報》總編輯羅孚為了滿足讀者興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報上預告刊登精彩的武俠小說以饗讀者。比賽後第三日,陳文統以梁羽生筆名於《新晚報》「天方夜譚」版撰寫了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連載,一炮打響,讀者爭相閱讀。

  一九五五年初,羅孚又邀請另一位《新晚報》同事查良鏞在報上連載武俠故事,於是金庸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誕生。他們的作品吸引大量讀者,《新晚報》洛陽紙貴。梁羽生與金庸聲名大噪,他們的作品從此掀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潮流,還被改編為電台廣播劇、電影、電視劇、電腦遊戲等。

  金庸一九五七年離開《大公報》,他在《大公報》工作了十載。

  金庸曾接受內地主持人楊瀾採訪時憶述:「當初創作是出於工作需要,我沒有寫小說的經驗,創作武俠小說只是一種試一試的心態,成名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二○○九年四月下旬,金庸相隔五十二年重回大公報,參觀了編輯部、電腦部,與報社負責人及年輕記者、編輯進行了座談會,親切地與報社的「金庸迷」簽名、合照,真切地勉勵新人,應邀即席揮毫,提筆寫下「評論自由 事實神聖」,並在下款寫上「敬贈舊主人大公報」。

  金庸語重心長地說:「我在大公報,貢獻過自己的青春歲月和聰明才智,今天回頭來看,我可以覺得今生無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