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申請工作信/馮 進

時間:2017-02-27 03:15:49來源:大公網

  朋友在美國大學申請教職,請我為他要遞交的材料提供回饋,倒讓我重溫了當年找工作的經驗教訓。如今我在美國大學任教十幾年了,主持、參與過多次招聘,最近還參加了「如何描述學術自我」的工作坊,眼界自然與以前不同了。

  學院中人申請工作,看到招聘廣告後第一步是寄出對方要求的資料,不外申請信、履歷表、學術論文、教學經驗小結等,推薦信則由推薦者本人寄到招聘單位。這其中每一項都有奧妙,有竅門,篇幅所限,難以一一盡述。我之前在《大公園》專欄發表過介紹美國推薦文化的文字,這裏重點說說申請信。

  別看只有短短一兩頁,申請信可謂是應聘者的「出面寶」。給招聘單位的第一印象,重要性不言而喻。先說形式。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規矩章程,但申請信的信紙、格式、稱謂、字體要顯得專業的原則普遍適用。有的申請人為了增加內容,用縮小字體、行距的方式密密麻麻寫了好幾頁,殊不知這會適得其反,讓招聘單位反感。招聘人要看上百甚至幾百份申請資料,看到這類信件可能會覺得申請人一是不會抓重點,二是過分自我中心。當然,字體過分花哨,加上諸多裝飾圖案也不可取,除非你應徵設計之類的特殊行業。

  說到內容,申請信的功能不外有三。最基本的層面是提供重要資訊,表明應聘興趣。因為要給對方送一張「快照」,不妨先想想哪些資訊他們能從履歷表或其他資料中獲得,哪些必須在申請信中說明,這樣才能保證各種資料互相補充,相得益彰。進一步且更關鍵的是,要用簡短的篇幅說明自己是最合適的人選。注意,不光是「最優秀」,還得是「最恰當」的人選。這時就要考究「文外」的功夫了。

  起草此信最初始的一步是讀通、讀懂廣告。對方到底要求什麼樣的學歷、資歷、技能?各方面中又偏重哪些?招聘單位的自我定位怎樣?除了廣告,不妨也細看對方自我介紹的資料,如官方網站,以便獲取更多資訊。了解了這些,申請人就能有的放矢,按照對方需求列出自己的資質。有了內容,分清主次也很重要;偏重哪方面,每一段、每一句順序如何,都要斟酌。大致說來,愈重要的資訊愈要早說,否則,只怕招聘人沒看到第二頁就已昏昏欲睡了。

  最後也是最難的,是要讓自己的申請奪人眼球。這不是提倡言辭不實,嘩眾取寵,而是考慮怎麼既能凸顯自己的獨特優勢,又能在成百上千的申請人中脫穎而出。你可以強調自己的經歷、才能中與眾不同的部分。你可以顯示你對對方機構了解深入,極度熱忱。但最要緊的是,你得將之前自我推銷的所有資質經驗與求聘的熱情緊密結合,勾勒出自己學術、教學發展的主線,從而證明你才是他們該聘的人選。

  說到這裏,不免要提到我剛學到的一招。寫申請信不是記流水帳,不必按時間順序。第一段簡單自我介紹,就該一針見血,從目前的工作談起,再簡要回溯,說明資歷。每段也不要先長篇大論,細節無數,最後才說到主題。一段開頭不妨先總結成就:發表了多少論文、專著,設計、教授了多少種不同課程─也要嚴格按照對方的需求和價值取向排定先後─再詳述細節。如果申請信篇幅不夠,不妨將細節另列為別的檔,如「教學經驗小結」。還有,別迷信數據。特別是申請文科工作,一個故事比一串數字更能吸引人。只有數據沒有解釋,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讓招聘者覺得厭倦,甚至從中「扳差頭」,吹毛求疵。

  以上在美申請工作的要訣不一定全世界適用,但他山之石,也許可以攻玉。總之,找工作是曠日持久、艱辛困難的過程。能否找到好工作取決於諸多因素,不但考驗個人智商、情商、體力、腦力,還有賴於偶然因素。不過,即便無法掌控運氣,準備充分些總沒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