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成都六畫家 香江展水墨

時間:2017-02-27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戴雨樵與其作品《五老論道圖》(右上)   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錦」者,即四川成都,史稱天府之國,地靈人傑。六位來自成都的畫家梅凱、沈道鴻、周明安、汪曉靈、戴雨樵、趙志章攜「逸士」精神來港,由雲峰畫苑主辦「錦水香江─天府六逸.水墨精品展」展出其部分佳作,引「錦水」入「香江」,呈現中國畫中人物、花鳥、山水的靈韻。

  人物生動 花鳥傳神

  人物畫高手梅凱於本次畫展中首次亮相香港。他從古代詩詞、藏傳佛教中吸收養分,作品《琴挑》靈感來源於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琴音傳情的一段逸事,仔細看會發現,畫中右下角印章為「情多纍美人」。畫作《山鬼》則出自屈原《九歌.山鬼》,描繪多情的山鬼等心上人的情景,正應「乘赤豹兮從文狸」一句。「了解西藏必須要了解佛教,繪畫要從生活中攫取靈感」,他去西藏採風,繪出《轉經》、《轉世靈童》等作品。

  沈道鴻的作品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已進入香港藝術愛好者視線。本次畫展亦呈現他筆下的恆河風光,「很奇妙的,印度人崇拜蛇。為什麼這麼兇殘的動物在他們的調教下,會變得這麼溫順呢?」沈道鴻感到好奇,反映在畫作《默丹傑里皇宮遺址廣場的戲蛇人》中,有毒的響尾蛇在印度人的笛聲中翩翩起舞。印度的舞蹈、音樂、宗教、生態吸引了他的目光,「他們的服飾特別,絲綢薄且充滿豐富的圖案和花色,我要思考如何用中國畫的技法去表現。」比如《戈德亞姆的配飾》描繪販賣串珠配飾的情景,尋常可見,卻因生動而被畫家捕捉。

  「我捕捉的不是外在的形狀,而是要找到每一種花內在的靈韻。」汪曉靈希望在花鳥畫中展現特質與創新。《百花系列之紅山茶》是他在成都盆地霧霾氤氳的天氣,懷想雲南陽光明媚的日子有感而發之作,「蜀山凍雲久不開,因憶滇西山茶紅。」他在畫中題道。《百花系列之黃桷蘭》一畫中,黃桷蘭、老藍布、青竹籃在構圖上形成一種視覺衝擊,凝結他的新思。

  衝擊視覺 品味哲理

  欣賞《五老論道圖》時,畫家戴雨樵對記者說:「我不太注重人物的刻畫,而是將其放在他們所追求的一種環境裏面,比如梅蘭竹菊,表達他們的內心追求與生活哲理。」如何體會古人的心境?他是學古漢語出身,坦言平日書看得比較雜,喜歡老、莊以及《菜根譚》一類的古籍,從中細細體味,並偏愛用「琴條」畫幅來表現。

  周明安於本次展出的畫作中,除了代表性的畫虎精品,亦有尋常的貓圖,甚至有用中國畫技法寫出的澳洲考拉(樹熊)。作品《幽夢》中,那隻伏於墨跡未乾的書法上酣睡的白貓就是他養的,可謂遺夢到晉唐。

  趙志章上承宋代文人的沒骨花鳥技法,以高光留白代替工筆勾線,糅合古典與現代,如作品《淡然之味》中靠色彩留出空白以示輪廓,這與水彩畫的技法又有不同。

  「錦水香江─天府六逸.水墨精品展」由即日起至三月十一日,在土瓜灣新利華中心雲峰畫苑展出。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中聯辦宣傳文體部處長彭婕、藝育菁英基金會主席方黃吉雯、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主席蕭蕭、香港著名學者何文匯、香港水墨名家林湖奎、雲峰畫苑創辦人郭浩滿作為剪綵嘉賓出席了二十五日的開幕酒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