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觀福伯畫作重遊舊時香江

時間:2017-02-24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水彩畫《無題(山頂眺望)》(一九五九年) 漢雅軒供圖

  在港人心中,都有一幅關於香港這個家百看不厭的風景畫,有璀璨奪目的維港夜景,有自由喧鬧的旺角街頭。時光倒流四十年,陳福善(一九○五至一九九五年)眼中的香港是怎樣的呢?正在漢雅軒舉行的「隨福伯起舞:陳福善回顧畫展」,分「奇幻風景」、「城市眾生相」兩部分,展出陳福善一系列罕見作品,當中部分作品是其後人珍藏幾十年後再次公開展出。

  大公報記者 謝敏嫻

  陳福善原籍廣東,一九○五年於巴拿馬出生,五歲隨家人來香港定居。在皇仁書院中三畢業後,先後在兩家律師事務所工作,年少的他對藝術字設計產生強烈興趣,亦在天星小輪以三蚊港幣畫碼頭海報。

  機緣之下,他曾短暫修讀倫敦Press Art School函授美術課程學習畫畫技巧。上世紀二十至六十年代以創作水彩畫為主,他的水彩畫生動地描繪了香港的自然環境,被冠以「水彩王」之美譽。七十、八十年代則創作風格迥異的奇幻抽象畫,展現了香港在百年劇變下的文化。

  奇幻山水取自香港日常

  年輕的陳福善喜歡帶着畫箱隨街畫畫,常於薄扶林、筲箕灣阿公岩、銅鑼灣避風塘寫生,平時愛喝茶、看《歡樂今宵》和金魚。在香港生活近八十五年的福伯,見證香港從一個邊陲市鎮發展成國際大都會。他的作品恍如一部香港藝術發展史,反映香港的歷史變遷,亦是福伯的日常生活記憶。

  在福伯敏銳的洞察力和奇幻想像下,香港市井日常和舊貌變得生動有趣,畫中慢慢發動的漁船、大街小巷的一動一靜躍然紙上,就像打開都市生活的隨意門,從擠迫的居住空間穿越到神話世界。

  作於一九七七年的《無題》,看似油畫,實際是用亞克力於牆紙上畫畫,福伯不拘傳統的顏料和紙本,常取材日常物品,將看到的風景幾何化,畫上還能清楚看到有顏料流動的痕跡,這正是他對偶然性的應用,對即景生興的獨特理解和發揮。

  一九五○年代末的一次香港美術展,陳福善作為香港大會堂美術館的顧問,作品並未入選。他大受打擊,有一年半沒畫畫,但六十年代初他開始作出新嘗試,尋找新方向和靈感,抽象幾何畫、用色更為繽紛,甚至利用噴漆作畫,常以「過於傳統提防江郎才盡 自由自在大可妙想天開」警惕自己在藝術創作不斷求變。

  福伯多變的作品風格也蘊含香港文化的包容性。著名策展人何慶基回憶福伯:「陳福善最有趣的是他怎麼面對現代主義的出現和挑戰,而他的作品充分地展現了他應對和有效調節現代藝術的挑戰。」

  福伯讓自己的創作追隨下意識,利用符號和圖像充分展現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隨心而畫,正如香港文化在於不斷吸納、借用和包容。雖然香港文化曾被認為是無根、無主流、漂泊的,但正是這樣沒有文化包袱,才是它的強項。

  淡泊名利開畫室教學生

  晚年的福伯不但畫畫、寫作畫評和出畫史論,他還開辦了自己的畫室。展場播放紀錄片,當時的學生之一、香港藝術館已故前總館長譚志成,感恩師從福伯,在片中回憶說:「我很幸運曾經跟他學畫畫,他授課只講繪畫技巧,不教理論,他授課的一套,是沒有一套,善於引導學生寫生半自學,形成自己的風格,不讓學生重蹈老師的一套。」

  福伯個性活潑,廣交好友,他與鮑少遊是忘年交,時常彼此評畫題字。熱愛社交的他活躍於當時藝術圈,主辦過很多展覽,也是多個美術協會的顧問和主席,包括華人美術會,為中國現代藝術在香港乃至世界提供窗口。在擔任香港藝術館顧問期間,他為藝術館購藏香港當代藝術家上千件作品,為眾多藝術家牽線搭橋辦展,亦提供很多珍貴的香港早期藝術發展史資料。

  陳福善畫畫只為自娛,淡泊名利。漢雅軒主人張頌仁說:「陳福善對於自己作品的市場價值和藝術價值看得很開。他的樂趣只在畫畫,不追求別的。有福伯在場,絕無冷場,就像福伯常說:『至緊要唔好請人食悶餅(moon cake)!』」

  「隨福伯起舞:陳福善回顧畫展」於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401室漢雅軒展至三月二十五日(免費入場,逢周日休館)。此外,明日(二十五日)下午二至四時,同場地還會舉辦「最緊要好玩:陳福善的藝術嘉年華」講座,由香港藝術歷史研究會副會長、香港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李世莊主講。

  詳情查詢可電二五二六九○一九,或瀏覽網址www.hanart.com。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