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雷諾阿《彈鋼琴的年輕女子》/王 加

時間:2017-02-20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雷諾阿作品《彈鋼琴的年輕女子》/作者供圖

  在所有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的作品當中,《彈鋼琴的年輕女子》顯然不如《煎餅磨坊的舞會》、《秋千》、《陽台上的兩姐妹》、《大浴女》等耳熟能詳且具有代表性。然而,自從我在五年前的巴黎零距離欣賞過這幅收藏於芝加哥藝術學院的唯美畫作之後,它始終令我心心念之。

  二○一二年初秋,藉着籌備展覽的契機,我得以再次到訪法國「印象派殿堂」奧賽博物館。在並未做任何工作的前提下,恰好趕上了奧賽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芝加哥藝術學院聯合舉辦的《印象派,時尚與現代性》特展。這個將時尚與繪畫完美結合的展覽時至今日回想起來都令我回味無窮,因為其展陳設計就是將十九世紀中晚期的的法國流行服飾和印象派繪畫對比陳列,很多長裙甚至和畫家作品中所描繪的是同色同款,整個展覽如同穿越回十九世紀的一場美的饕餮盛宴。而即便是在昏暗的展廳燈光氛圍中,也無法掩蓋雷諾阿的這幅《彈鋼琴的年輕女子》的奪目之美。這是我初次欣賞到這幅畫作的真跡,打那一刻起,每每想起雷諾阿的畫作,《彈鋼琴的年輕女子》總是第一個在我腦海中浮現,揮之不去。

  畫中的室內裝飾絕非光鮮華麗,卻透出雷諾阿專屬的「艷而不俗,嬌而不媚」的典雅色調:畫面中身着白裙的典雅女子坐在立式鋼琴前,被湖藍色的牆面映襯着、富有東方風情的地毯、鋼琴上懸掛着看不清作品的精緻畫框,以及畫中的左下角擺放的帶有托架,彩虹色紋路頗有模仿中式風格味道的巨大瓷花瓶;雷諾阿向觀者還原了一個帶有典型的歐洲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資產階級家庭特徵的氛圍。十九世紀的歐洲推崇東方風情,除了中式瓷器和傢具頗受熱捧之外,一些帶有明顯北非風格的室內裝飾和飾品也都隨着這股「東方熱」入了畫。自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踏上北非之後,夏塞里奧(Théodore Chassériau)和雷諾阿也步他的後塵先後前往北非取材,並創作了大量帶有北非當地民俗和風情的創作。因此,無論寫實與否,雷諾阿在肖像畫中應景地加入帶有東方風格的室內元素,也是再輕車熟路不過了。

  如題目所示,作品的中心自然是畫面正中彈奏鋼琴的白裙女子──雷諾阿總是喜歡將身着時髦服飾的女子入畫,尤其是在描繪巴黎女子時,這種畫風能夠吸引富有的男性觀者進而購買畫作。不過,《彈鋼琴的年輕女子》的焦點並非僅是身着長裙的優雅女子,而是專注於她在彈奏鋼琴時的動態紀實。在畫中表現彈琴的主題,西方世界中各個時期的繪畫大師均有涉獵。然而,各時代彈的琴不一樣,彈琴者的地位也不盡相同。

  在莫扎特生活的十八世紀下半葉,讓家中女子學琴並不是一個很普遍的趨勢。除了當時的羽管鍵琴和擊弦古鋼琴因價格不菲普及程度有限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即便學習彈琴,由於社會氛圍的男尊女卑也幾乎沒有機會登台演奏成為演奏家或音樂家。比莫扎特年長五歲的親姐姐瑪麗亞.安娜.莫扎特(昵稱為娜奈爾「Nannerl」)便是個例子。極富音樂天賦的娜奈爾在七歲時便跟隨父親老莫扎特學習羽管鍵琴,還能演奏小提琴和擊弦古鋼琴。不過好景不常,自四歲便能彈琴五歲開始作曲的天才小莫扎特嶄露頭角之後,姐姐的音樂生涯便受到了嚴重的限制,儘管她還可以陪伴莫扎特一同在歐洲巡演,卻已被父親禁止在公共面前拋頭露面,真可謂生不逢時。當時光轉向十九世紀,隨着歐美中產階級數量的驟增,越來越多的家庭可以負擔購買和學習鋼琴的費用。就比如在法國,讓家中的年輕女子學習鋼琴、豎琴和小提琴等樂器並練習歌唱成為了貴族或有教養家庭中對女孩的基礎素質教育,似乎擁有足夠優秀的音樂素養能夠讓女孩出嫁變得更容易,並和學習英語一樣成為反映良好家教的必備條件。通過雷諾阿的《彈鋼琴的年輕女子》、《鋼琴前的少女》,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的《鋼琴前的茱麗葉.帕絲可小姐在瑪隆城堡沙龍中》、《迪豪夫人在鋼琴前》,塞尚的《唐豪塞序曲》等大量作品中均可以發現,在印象派畫風的鼎盛時期,女子彈奏鋼琴在法國上流社會中的普及程度。有趣的是,與此社會趨勢相悖的則是讓女子學習彈琴主要是為了培養興趣和提升自身修養,絕非為了讓她們公開演奏。像克拉拉.舒曼這樣富有音樂天賦,能夠公開施展個人才華舉辦音樂會的女鋼琴家仍屬鳳毛麟角。

  誠然,我們無法聆聽到畫中女子的琴聲,取而代之的,是雷諾阿通過畫筆所勾勒出的恬靜紓緩的視覺享受。那麼,《彈鋼琴的年輕女子》究竟畫的是誰呢?

  當來自蒙馬特高地的妮妮.洛佩茲(Nini Lopez)首次作為模特出現在雷諾阿創作於一八七四年,如今收藏在英國倫敦科陶德學院的名作《劇院包廂》之後,便毫無疑問地成為了雷諾阿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最鍾意的模特。一八七五年,雷諾阿將新的畫室搬到蒙馬特高地,守時和端莊的妮妮得以頻繁地成為他的模特。從一八七五年至一八七九年間,妮妮.洛佩茲至少出現在十四幅雷諾阿的作品中,包括收藏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在花園中的妮妮》(Nini in the Garden),收藏於勒哈弗爾安德烈.馬爾羅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妮妮.洛佩茲肖像》(Portrait of Nini Lopez)以及私人收藏的《妮妮.洛佩茲》(Nini Lopez)等等。儘管雷諾阿本人並未標明《彈鋼琴的年輕女子》中的女子究竟是誰,但通過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對比以及作品時間判斷,這幅創作於一八七五—七六年間的畫作被藝術史學界普遍認為所繪之人是妮妮.洛佩茲。關於妮妮是否真的會彈鋼琴,並未有史料記載;而根據雷諾阿在《彈鋼琴的年輕女子》畫作中描繪的摞在鋼琴上的樂譜來看,妮妮本人應是能夠掌握一些曲目的,也符合上述提到的社會風潮。然而,當一八七七年妮妮最終選擇嫁給了蒙馬特劇院的一個三流演員之後,身份的轉變也使得她逐漸淡出了雷諾阿的視野。可以說,儘管妮妮.洛佩茲一生默默無聞,但她還是幸運兒。在一八七六年接連創作了《煎餅磨坊的舞會》和《秋千》等傳世經典之後,雷諾阿的畫作已開始被資產階級所接受。因曾在這段時期為雷諾阿做模特的妮妮也因一代大師將她最美的一面悉數留在畫中而被世人所時常提及。描繪女性是雷諾阿一生的藝術命題,而年輕貌美的妮妮,則毫無疑問代表着雷諾阿在早期作品中對心中理想化女性的完美詮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