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平淡過年/趙光瑞

時間:2017-02-19 03:15:32來源:大公網

  按傳統,過了正月十五,「年」也就算過去了。

  總有人嘆息,這過年,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可不,今年過年,我和妻子選擇了外出旅遊,算是旅遊過年,年三十那天,正在途中。和我們一樣,選擇旅遊過年的人不少,我們一個旅遊團三十多人,就有十一家。

  而被一些人稱作「中國人的精神年夜飯」的央視春晚,今年的我到現在也沒有看一眼。雖然我覺得那些參加春晚演出的人,挺辛苦的,可是我不看也是我的自由是不是?年三十晚上,我在酒店裏,連電視都沒有打開,因為在路上和一位「驢友」一起喝了一點酒,回酒店就睡了。近些年的年三十,我基本上邊上網邊看電視,很少完整地看完一個節目。從多年來享用「精神年夜飯」,到現在可有可無,完全不再看了,這方面的年味感,的確沒有了。

  還有拜年。以前每到過年,就要到親友、領導家拜年。現在歲數也大了,沒有了這樣的興致。就連近年興起的電話拜年、短信拜年,我今年也沒有做。如果接到別人的拜年短信,我只是回拜一下。有的短信,因為是在旅遊途中接到的,也沒有回覆。

  至於過年請客吃飯,互相請吃吃請,今年也少了。我來到京城,和朋友聊起這些,大家說除了因我來大家才聚一起,今年過年沒有聚過。過去可不是這樣,幾位舊知,過年是會常聚的。

  很多地方今年禁放鞭炮,過年因此安靜許多。有人因此評論,你看中國的老百姓多聽話,說不讓放就不讓放,也沒有頂風放炮的。其實,政府只要把賣鞭炮的約束起來,沒有地方買,老百姓只能不違規了。不放鞭炮,不是也過了個平安年嗎?

  過年越來越平淡,恰恰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現代人過年,也就是過日子。日子是自己過,講那麼多的規矩做什麼?

  過年沒有負擔,沒有任務,沒有應酬,沒有傳統感,隨心所欲,平平淡淡,過的才是自己的「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