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給別人以信心/游宇明

時間:2017-02-17 03:16:01來源:大公網

  人是需要信心的,有了某種信心,我們做事才會無懼風雨泥濘,才敢打碎那些舊的罎罎罐罐。當年的任正非拋開體制內的工作,與幾個情投意合的朋友湊了幾萬塊錢開始創業,那要冒多大的險啊,如果不是具有足夠的信心,他肯定無法走過最初那段艱難時光,成就華為後來的輝煌。不過,人光是自己有信心還不夠,還得懂得給別人信心。這裏所謂的「給別人以信心」,不是當教師爺,告訴別人如何如何做,而是指一個人的為人處事要讓別人放心,使別人真正相信你。

  小時候,家裏很窮,經常需要向親戚朋友借錢借糧。然而,只要到了約定的歸還期限,母親一定會想辦法將債務還掉。記得有一年家裏建新房欠了兩百多塊錢,外出做手藝的父親臘月二十七才回來。拿到父親賺得的錢,母親一家一家地還,從二十七日開始一直還到年三十的晚上。我們勸母親跟借錢的人家說一聲,先在家裏好好過個年,第二年正月再去還錢,母親說:那不行,我借錢時跟人家說好年三十之前還的,過了年就失信了。就是在這一次,母親跟我們說了一句鄉間俗語:「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母親只讀過小學二年級,不懂得說大道理,也不知道「給別人以信心」是什麼意思,但她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這種生活哲學。

  母親的生活哲學深深地影響了我。我從一九八五年開始文學創作,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過四千多篇作品。文章發得多,一些報刊便開始給我做專欄,有段時間,甚至同時開三四個專欄。我給自己定了幾條規矩:一是按時寄稿;二是只投自己看得上的文章;三是多給兩三篇文章備用。按時寄稿、不投劣文,是因為開設專欄本身就是編輯對作者的一種信任,我不能辜負;多給幾篇文章,是由於專欄一開張,就等於向讀者作了一個定期上文章的承諾,我不能讓哪一期空缺,畢竟文章的所謂好壞,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感覺,有時你覺得不錯,編輯、總編未必認為好,假若大家的評價不一致,編輯手頭的備用稿即可派上用場。或許就是因為我很講誠信吧,這些專欄編輯對我很好,專欄做完後,那些備用的文章以「自由來稿」的方式一一刊發了。

  其實,在過去時代,某些聰明的中國人就懂得「給別人以信心」。喬致庸是清代著名的商人。有一次,他的油舖進了一批胡麻油,經手的夥計為了謀利,從裏摻了假。掌櫃的知道後,立即將這批胡麻油全部倒掉,更換了貨真價實的胡麻油,喬家此舉在當時就傳為佳話。只是,這種良好的做法後來被一些人破壞了。

  給別人以信心,自然有益於人。一個人偷奸使猾,只要能佔得別人的便宜,就毫不留情地去佔,別人跟你打交道必須處處提防,他的情緒就會緊張、鬱悶,他對周圍世界的觀感就會變得負面。如果你事事按規矩來,非常守誠信,做的事別人可以預料到,別人與你相處就會變得輕鬆,他的內心會經常陽光燦爛,他對周圍的人也敢於支付自己的信任。

  對別人有益處的事,也會潤澤自己。老是欺騙別人,讓別人覺得跟你相處,就像坐過山車,忐忐忑忑的,下次一定會遠離你。講誠信,重情義,周圍的人對你的品質有信心,你想做事,別人就會幫助你、托舉你,我們也就容易獲得生活、事業的燦爛。

  世界上只有被一時算計的人,決沒有老是拿着自己的腦袋往石尖上撞的傻瓜。將別人當傻瓜的人,最終會被生活證明自己是傻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