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淺談科學發現的素質要求

時間:2017-02-16 03:15:29來源:大公網

  圖:明朝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成為科學洪流中的出色發現者\網上圖片

  很多人把科學「發現」(discoveries)和科學「發明」(inventions)的概念混淆;「發現」是科學理論的開發,把自然界的現象和規律向世界說明和宣示,增添和豐富人類的知識;「發明」是知識的應用,加添創意,打造出前所未有的物品,改善和提高生活的素質,兩者相輔相成,基於知識的啟發,發明家可以創造出很多發明品,也由於發明品的功能愈來愈先進,豐富了人類的發現和知識,例如人類發明了火箭和太空船,豐富了人類對太空和宇宙的認識。

  科學史上一些重大的發現,或者一些重大理論的建立,往往需要幾十年、幾百年或甚至上千年的努力才可以獲得成果,例如天體運動的研究,至十五世紀才由哥白尼(N.Copernicus)提出日心說,經過牛頓萬有引力的發現,至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出現,才為宇宙論奠定基礎,但是發展並未停下來,暗物質的發現更把宇宙科學開拓新的研究範疇。

  《論衡》批判前人錯誤觀點

  我國不乏出色的科學家,漢朝時傳說錢塘江大潮發生的原因是伍子胥陰魂不散,驅水為潮,學者王充獨排眾議,以科學方法列出十二點理由,反覆說明江水大潮不是由伍子胥陰魂引起,又提出六點根據,正面說明錢塘江大潮是一種自然現象,正確地指出「濤之起也,隨月盛衰,大小滿損不齊同。」漢朝王充通過客觀的觀測,指出潮水與月圓月缺的關係,提出劃時代理論的第一人;王充學識淵博,但不盲從古人,具批判求真精神,他認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說理應該以事實為根據,他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寫成《論衡》一書,專門批判前人的錯誤的觀點。

  被稱為醫中之聖的李時珍,由23歲開始潛心研究醫學,博覽古今醫書,學有所成後,引領四個兒子、四個孫子和幾個弟子,除臨床實踐外,也走遍全國名山大川,進行野外考察和調查,查證藥石的品種,這樣的做法與現代的科研團隊無異,他前後用了三十多年把濟世扶危的醫學心得和經驗,費盡心力寫成《本草綱目》,時至今日,《本草》仍然是中醫學的藥典。

  要在科學洪流中成為一個出色的發現者,必須博覽群書,有扎實的學問基礎,然而為學之道必須有王充的批判精神,有懷疑權威的勇氣,憑敏銳的觀察力,才可以掀開自然界的奧秘,另外也要有李時珍鍥而不捨的求真精神,善於從診症行醫的過程中,總結歸納經驗,這是科研工作者必須的素養,希望青年朋友珍視前人的經驗,才容易在科研路上發熱發光。

香港科學創意學會理事 潘永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