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為近代水墨畫名家李苦禪所繪的雛雞圖(局部),原為橫軸紙本。筆簡意賅,小小生命活靈活現,趣致可愛。李苦禪原名李英傑,法名「苦禪」,早年受教於徐悲鴻,後來投拜齊白石。白石老人題其畫,也有書「白石門下只此人也」和「吾門中有李生殊」。故李苦禪畫小雞,風格近似乃師,可說一脈相承。白石老人指他「布局心既小,下筆膽又大」,「閒花野草寫來真」。他畫小雞和鷹隼(像八十三歲時所繪的《天峰雙棲》),也不例外。他晚年畫風,一如其法名,似「白藕脫泥」。
白石老人的水墨小雞,不但傳神有趣,寥寥數筆,涵意深遠,耐人尋味。筆者印象最深刻者,是老人親題「他日相呼」(署名並鈐印)的一幀,隨意點染成的兩隻小雞,正各銜一端力爭一條長長小蟲。畫四周全空白,細味之下,使人會心微笑。
其實,五代有位名畫家梅行思,專門喜歡繪雞,具「梅家雞」美譽。據畫史載,他最擅長畫小雞聚散玩樂,洋溢純真天趣。他只愛繪母雞照顧小雞,形影不離,闡揚母愛;也寫雄雞與雌雞的親密形態,溫馨逼真。可惜筆者未嘗見過其真跡,到底有沒有存世,亦茫無所知;只知明代名家沈周(石田)也曾畫雞,以點墨法繪羽毛細節,一如他畫慈鳥與白鶴,脫胎於南宋法常的寫生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