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日本的前三個月住着公司找的酒店式公寓,這種公寓雖然電器傢具全然具備,空間實在窄小,所謂單間式公寓,實際只有二十平方米不到的空間,號稱當下最流行的Loft,實則是為了節省空間。半間採用雙層結構,床在二層,一層為衣帽間,另外半間則擺着摺疊的方桌,不用的時候可以半面卸下靠牆放置,此為飯廳客廳兼用。設計巧妙,習慣了之後也沒有什麼不方便,真應了上海人的那句老話,「螺螄殼裏做道場」。不過雖然如此,憋屈仍然是憋屈,終於還是騙不過自己,忍了一個月後我就急急忙忙去找租房公寓了。
日本的租房分為兩大類,國營和私營。國營一般帶有福利性質,面向低收入或者外國人,房租相對便宜,房源較為陳舊。而私營的房源比較新。乍聽下來會覺得私營肯定好,其實未必,很多團地(由日本住宅公團建造的公營住宅社區)是在戰後「嬰兒出生潮」期間、也就是所謂的「團塊時代」所建,基礎規劃非常合理,佔地面積大,綠化好,往往附近有公園和大型的生活超市,生活上便利,且大多附設有公立的幼兒園、中小學校。加之日本房子的維修做得特別好,定期翻新,因此國營租房整體居住環境反而更勝一籌。
相比之下,私營的租房機構房源比較分散,主要賣點是房子新,設施比較現代,離車站近等,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