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與松一樣,也是四季長青的。
竹在水邊青翠茂盛,在旱地,竹也可以茁壯生長。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如劍,竹永遠淡定從容,清純秀麗。我家中有兩幅竹的碑帖,一幅的竹好似正被狂風折磨着,枝幹累彎了,不過,那些幼枝繁葉仍顯示出強盛的生命力,真乃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另一幅則是細高筆直,枝葉疏落有致,透着剛正不阿、我行我素的君子神態,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正如白居易所雲:「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竹莖中空,做人之節操,謙虛是必要的。
說到梅,簡直可讚為「天下尤物」,梅開之時,清香四溢,疏枝橫玉,美如涼雲香雪,這絕非是過譽之讚。
古代詩人視梅為知己,借梅寫志向,幾乎每個朝代都有愛梅之妙詩。如唐代許渾的「素艷雪凝樹,清香風滿枝」,宋代王安石的「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以及毛澤東的「梅花歡喜漫天雪」,都勾勒出梅花艷而不媚、傲而不狂的神韻。
松竹梅相會在寒冬臘月,其時,北方地區百花凋零,萬木枯謝,更顯出歲寒三友的頑強形象。越是北風凜凜,越是大雪紛飛,愈見它們的風骨。
人們喜愛松竹梅,不光是喜愛它們生命力旺盛,品格勇敢、堅貞、高潔,還有着現實的意義,因為,冬天過去,春天就會來臨,而寒風中的松竹梅,是最早預報春天氣息的歲寒三友。
(歲寒三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