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互聯網日漸普及,改變一些舊有的傳統(Tradition/Convention),顛覆(Disruptive)了人們常態。
現在是一個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或「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互聯網無處不在的科技年代,很多事情都透過虛擬的環境(Virtual Reality)進行,有人認為事物變得不實在而產生負面的感覺,但亦有人認為這未必是一件壞事,畢竟人始終要進化(Evolve)、不斷進步(Progress),也就是科學革命造就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指的是在信念或價值或方法上的轉變過程。
其中一個重大的改變,就是購買模式。我們平日看到一件心儀的東西,便會網上查找價格,甚至直接從網上購買下來。現時除了年輕一輩這樣做,連年長一輩的購物模式也開始改變。過往我們會到實體店舖,「摸一摸」(Touch)實物才決定是否購買。現今大家網上購物則透過網站的貨品簡介及描述(Description),又或用家評論(Comment)作決定,例如購買衣服需要的尺寸、質料等,便決定購買有關的衣服。
隨着新科技的發展(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不斷有新字出現,Fintech(金融科技)是由金融(Finance)加科技(Technology)兩字組合而成。Fintech其中一個例子是電子支票(E-cheque),過往交易需要簽發實體支票,但現在只要透過虛擬的電子支票就可以完成交易。當然科技除了帶來方便,隨之也產生另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網上保安(Cyber Security)的問題。
今日科技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搜尋資料,包括Hard Fact/Hard Knowledge,正因為太多資訊,我們需要篩選,從而產生另一個新名詞「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這是一種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策略,根據美國德薩斯大學圖書館的資訊素養導修網頁指出,資訊素養是一種「使人能夠更有效地選擇、尋找及評估傳統或網上資源的技巧」。
身處於21世紀科技的年代,大家的生活方式亦因而有了重大的改變,所以我們需要作出調節並適應新環境。
撰文:李慧慈(Ada)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傳訊與拓展總監、李慧文(Shida)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語言通用教育學部主任
(文章內容摘自香港電台Teen Power《型英營》(TE-EN-GERS),節目重溫:http://podcast.rthk.org.hk/podcast/item_all.php?pid=186&lang=z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