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彩雲南現》13支舞各具風情

時間:2017-02-08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彩雲南現》導演及編舞孫躍頡」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中國雲南分布少數民族可達二十多個之多,堪稱「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各族舞蹈皆各具風情。為一展現雲南民族舞風情,香港舞蹈團本周五至周日(二月十至十二日)將在葵青劇院演藝廳上演《彩雲南現》,以十三支雲南少數民族舞蹈,還原雲南少數民族生活面貌。

  「每逢雲南民族節日,當地便有歌舞聚會,族人身着民族服裝,載歌載舞表達內心喜悅。」來自內地的導演及編舞孫躍頡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提起今次的編舞機緣,她笑道:「於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而言,這台舞蹈不僅是一種舞蹈的藝術,更承載着他對於雲南的鄉愁。」

  基於當地傳說創作

  是次香港舞蹈團的一班舞者將身着民族服裝,出演具代表性的雲南傣族、彝族、哈尼族、佤族、傈僳族舞蹈,且不乏熱情歡快的大型群舞和基於當地傳說創作的風情舞蹈,如開場原生態傈僳族群舞《阿尺木刮》即講述傈僳族的發展歷程,表達族人熱愛大自然,嚮往幸福生活的質樸情感;傣族男子獨舞《傣人塑》則根據當地「泥土造人」的傳說,採用西雙版納傣族舞蹈為素材,描述塑造泥人從無形到有形的生命過程;原生態彝族男子群舞《跳菜》還原彝族人「討媳婦」過大年設宴帶客的場景;佤族群舞《遠古的呼喚》以佤族「甩髮舞」為基礎,依據三千年前滄源岩畫上的舞蹈圖案而創作。

  為平衡不同觀眾審美意趣,孫躍頡在舞蹈編排上力求全面性:「這次舞蹈分為三個類別,第一個類別為展現雲南少數民族風情的舞蹈,第二類別為適合普羅大眾欣賞的舞蹈,第三類為獲獎作品。」她更認為,雲南少數民族舞如同人們出行雲南時的「嚮導」,引領觀眾在幾個少數民族之間穿梭,體會不同民族風情。

  港舞者跳出雲南味道

  想要還原原生態民族舞,就離不開舞者和道具,孫躍頡告訴記者,是次表演稱得上是雲南和香港的「共融」:演出舞者服裝和舞美道具均從雲南運輸至香港,且編舞和策劃來自內地,而舞台設計師和舞者都為香港人。「香港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這些都和雲南很不一樣,故而我擔心舞者們能否跳出那份灑脫和原生態。」孫躍頡直言:「跳慣現代舞的舞者表演民族舞難免會拘謹,再加上他們並未在雲南生活過,便會很難把握其中精髓。」  

  然而出乎孫躍頡意料的是,香港舞蹈團眾舞者不僅跳出了雲南的原汁原味,並完成了很多高難度動作,諸如在《東方踢踏》中,舞者們需要腳踏木屐跳舞;而在《跳菜》裏,舞者需要以嘴叼起桌子等;但最令她感到驚奇的是,舞者們通過舞姿揣摩到了發自內心的表演,以真情貫穿始終,「舞者臉上的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很『雲南式』的笑容。」

  兩位舞者唐志文和藍彥怡在排練結束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在他們看來,是次演出令他們更加系統了解雲南少數民族舞,雖然沒有到訪過雲南,但聽到編舞人員講述這些舞蹈的來歷和故事後,更好地掌握每一個鼓點和律動。唐志文認為,整個過程中,最大的考驗是在演繹《傣人塑》時,要真正將自己想像成一堆泥土;而對藍彥怡來說,最大挑戰在於如何能令飽滿的情緒一直持續。

  查詢節目詳情可電三一○三一八○五,或瀏覽網址www.hkdance.com。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