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味蕾的記憶與眷戀\徐海娜

時間:2017-02-07 03:15:55來源:大公網

  香港是一個美食天堂,似乎世界各地的食材都能在香港找到。就連大西北的新鮮百合,也真空包裝運來香港。有一天,我去菜市場,看到了蒜薹,就是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裏面寫的那種滯銷的蒜薹。蒜薹在北方是一種很受百姓歡迎的、非常常見的蔬菜,在香港卻不多見。於是我立即買來,同東北黑木耳和切得薄如紙的肉片同炒,撒上自家水發的小蒜苗,出鍋,頓時一屋鮮香。這道蒜薹炒肉是一道地道的家鄉菜,一時令我思緒萬千。

  我的家鄉是一坐北方小城,那裏的大街小巷充滿了本地美食。小時候,城市裏還沒有什麼高樓大廈,城市的面貌簡樸而親切。柏油路兩邊一早一晚都有小食攤販開張。早上最吸引人的是「豆腐腦」,其實就是香港說的「豆花」,不同的是,並不在豆花裏放紅糖、澆薑汁。而是澆上調過味的清湯或者滷汁,再加上晶瑩剔透的榨菜絲、翠綠鮮美的芫荽,淋上幾滴芝麻香油,鹹香滿溢,配上油條就是早餐最美味的搭配。

  傍晚時分,最令人感念的是丸子湯。北方的丸子是用肉末混合澱粉和薑末油炸出來的,有一種特有的嚼頭,十分經煮。丸子湯通常是用各種草本香料熬出來的,然後放入丸子滾幾滾。吃時,撒一把芫荽,滴幾滴陳醋,連湯帶丸子,一起下肚。那時候,太陽不落山,是見不到街邊的丸子湯的。我關於丸子湯的最早記憶就是馬路邊架起的大鍋,鮮香溢滿整條大街,大家或站着或蹲着享受那一碗熱湯,是嚴寒的北國冬天裏最溫暖的記憶。初中時候,學校門口低矮的小屋裏也供應丸子湯。寒冬的課間,最多人去光顧,有時水都未及煮開,學生們已經迫不及待。丸子熱水裏一滾,偏有一種特別的韌性。這是記憶裏的美好瞬間,也是緊張的學習生活和寒冷的冬季的溫暖安慰。

  晉代張翰有一首《思吳江歌》,以寫思念故鄉美食而出名,因為「吳江水兮鱸魚肥」,竟然「恨難得兮仰天悲」。如今,因為時代發展了,全球化的影響讓我們可以依循味蕾的記憶,隨時隨地複製家鄉美食,也很少有人再用「蓴羹鱸膾」這個成語來借美食抒寫思鄉情。但是,當我品嘗着那道蒜薹炒肉的時候,怎麼還是感覺和在家鄉不同?大概思鄉是一種無治之疾吧!食物只是一種寄託,所以梁實秋當年才在台灣出版《雅舍談吃》,大寫北京美食。

  現在的家鄉小城幾乎面目全非,甚至市中心還開始堵車,每次回去,那些街景陌生得讓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外鄉人。現在即使回到家鄉,也並沒有什麼大快朵頤的願望,才發現那些瞬間之所以在記憶裏成為永恆,全都是因時光的雕刻!也許如詩人卞之琳所說,那些「該就是故園的夢境,遠隔了分外相近?舊時親切的風物,距離加深了眷顧。」可是現在的時間和空間,常常堅硬得無法穿插下人的眷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