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座城市的一條小巷內,有一個小小的理髮店,理髮店的名字叫做「金色池塘」。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這個理髮店門前走過。店的名字吸引了我。我不知道金色池塘,會和人的頭髮有什麼聯繫。
開店的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看樣子二十多歲,長得都很清秀,衣着時尚。兩人都染了一頭稻草黃,其間還挑染有旭日的霞紅。像是一直看不太慣的另類,但理髮店離得近,偶去剪髮,便與二人閒聊。
男孩和女孩是兄妹,從老家浙江出來打工,從江蘇輾轉到了這個北方小城。乍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還都不太習慣,也還沒有什麼朋友。尤其是夜晚,萬家燈火,顧客離去店門關上,寂寞和孤獨讓初離父母的兄妹感受到鄉愁。城市,曾是他們嚮往的地方:可以掙錢,可以過一種時尚的生活,可以讓青春飛揚。但一旦真的到了城市,在領略了市聲的喧囂和快速的節奏、時尚的色彩、浮躁的消費之後,沉澱於心的,竟然還是家鄉那山清水秀的純樸和沉靜的美麗。
男孩說,老家有一方池塘,波平如鏡,每當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池塘裏倒映着滿天的彩霞,而他們的家,就在這池塘旁邊。女孩說,尤其是到了秋天,千重稻菽萬層波浪,池塘就真的成了金色的了。就因為這個緣由,他們還看了好幾遍外國電影《金色池塘》,內容完全與家鄉無關,就是因為名字讓他們想起老家和媽媽。在江蘇的時候,他們的小店叫做「時尚元素」,後來又改為「絲絲入扣」,總是感覺詞不達意。到了這裏,便決定改為「金色池塘」,以誌紀念家鄉的晚霞和稻浪。曾有人好奇地推門探詢,並不剪髮,「還以為是賣魚缸魚具的呢,是小店的名字有些奇特吧!」男孩說。
「我們家鄉,浙江溫嶺石塘,是二十一世紀第一縷陽光最早照耀的地方呢!」女孩興奮地說。你看,像不像陽光?她晃了晃一頭稻草樣的頭髮。那上面的旭日正當時。
現在都說年輕一代是遺忘的一代,是沒有根的一代,也是沒有擔當的一代。但我們可能沒有想過,時尚潮流青年,也許並不像社會輿情所指責的那樣容易遺忘。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都有一個難解的意緒,都有一塊沉浸於心中的石頭,也都有一方屬於家鄉的池塘。
記得多年前,曾經看過一篇小說,似乎敘述了一個失足青年,他一頭稻草黃曾讓執法民警反感,後來小說中的青年彷彿死於非命,他對頭髮顏色的闡述卻讓辦案人員刮目相看。他說他一直在想念家鄉的草垛。我相信眼前這更年輕的兄妹沒有看過多年前的那篇小說,但對頭髮顏色的解說卻與小說中的青年不謀而合。
我決定理解兄妹倆一頭的亂亂的稻草黃了。在現代城市中,將自己的頭髮染成稻草的顏色,在頭髮上想像池塘和霞光,也許不失為一種懷想和愛戀,心繫家鄉,無論走多遠,最終都是要回來的。
從那之後,在大街上看到那些染成稻草黃的、葡萄酒紅的、海水藍的,甚至水泥灰的時尚的頭髮,我竟也有了聯想。也許,在那些複雜的、不適宜做為頭髮的顏色之下,大睜着一雙望鄉的眼,存在着一顆懷鄉的心。而家鄉的顏色在異鄉的夢中,永遠是房前屋後那些烙上童年或青春印記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