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歡聽簫聲,特別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簫的音量並不大,但是它深沉而悠遠,能夠穿透人的心靈,似波濤洶湧的排浪,似浩瀚林海的松濤,似千軍萬馬的轟鳴。
簫不適合在音樂會上演奏,簫聲只適合一個人獨自傾聽。
如果一個人沒有深厚的內涵,如果一個人喜歡世間的浮艷和熱鬧,如果一個人注重的是外表的形式而不是內在的美麗,就不會在簫聲裏找到共鳴。
人們總說文學家容易感傷,我說不是,文學家看到一枚落葉,想到的是一個季節;看到一滴水,想到的是無邊的海洋;看到一粒沙,想到的是浩瀚無垠的沙漠;看到一棵草,想到的是遼闊的草原。
在文學家的眼裏,從來沒有靜止的事物,一個剎那預示着一個生命的歷史,一棵小草宣告了春天的到來,一片荒涼的山崗昭示着自然的滄桑。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這句話出自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最後一章,被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叔本華說:「任何人在哲學上如果還未了解康德,就只不過是一個孩子。」多少年以來,無數的哲學家和政治家,從這句話中吸取着無窮的智慧。面對浩瀚的宇宙星空,我們是多麼的渺小!面對人間社會中的道德法則,我們又是多麼無知!
我們要做的,是時時刻刻的自省和自律。
我很慶幸自己從很年輕的時候就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文學之路,一生一直從事寫作的事業。
經常有人問我:你寫作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金錢嗎?是為了名聲嗎?
我說:不是,我寫作不是為了金錢富貴,更不是為了博取虛名。我寫作是為了抵達繁花似錦的生命彼岸,是為了抵達自己的心靈,是為了洞察人世的秘密,是希望借助自己的眼睛幫助人們分清善惡。
每天的清晨,當我坐在書桌的前面,我彷彿是領到了一張人間喜劇的請柬,自己就走到了舞台的中間,擔當起重要的角色。
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比讓我自由的寫作更大的人生安慰。當一個個美麗的文字從鍵盤上流出,我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快樂和從容。那一個個玲瓏活現的文字,每天都為我撥開世間的迷霧疊嶂,引領我走進遼闊的生命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