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創業精神興盛的五十年代

時間:2017-01-20 03:16:08來源:大公網

  近年,一些人士自稱「本土派」在不同層面搞風搞雨。最明顯的「搞搞震」事件,當然就是去年九月立法會宣誓鬧劇,兩人已收到取消議員資格收場,真可算是咎由自取;另外四人同樣做錯了,妄圖將事件焦點轉移,仍抱「死不悔改」態度,行為可恥!這些「本土派」除了參與政治事務之外,又在教育事務上多多動作,借建立「本土」史觀為名,搞「港獨」活動。

  聯合出版(集團)多年來致力出版一些高質素香港史書籍,只要我們多加閱讀,便會看穿那些「本土」史觀者的不良用心。鄭宏泰、周文港主編的《利來利往:金融家族的開拓與創新》(香港:中華書局,2016年),是一部介紹香港家族創業的書籍,讓我們從多個家族個案的角度認識香港歷史。

  書中最令我感興趣的研究個案,是廖寶珊的創業歷程(研究者是周文港博士),因為廖寶珊家族的發展,正正與香港的發展同步,對研究香港史甚有啟發性。香港之所以發展成為亞洲主要國際金融中心,除因為本身法制、監管制度外,更多原因是一班傑出華商努力。

  廖寶珊在1941年時,將一些內地日用品運到香港,從中賺取利潤。戰後,他決定買地建樓再賣樓,令他財富大增。炒了地,他大手筆投資黃金,賺得盤滿缽滿。他並於1948年在上環創辦廖創興儲蓄銀行,以提倡儲蓄、扶助工商及服務大眾為宗旨。廖創興銀行經營策略相當進取,一方面以高息吸引存款,另一方面又將大量貸款投入房地產業。廖寶珊成功創業歷程,全賴他獨到眼光,在投資上能早着先機,令他的家族企業得以乘時而興。廖創興銀行於1961年時面對逆境,由於銀行根基穩固,廖寶珊亦能一一拆解。

  讀畢全書,我看到華商致力發展個人家族事業的同時,亦在推動着香港整體經濟發展。這份從商精神收到「利己利群」理想效果。反觀今天「本土派」人士,既在損人亦未見能利己,實在令人心寒。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