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虎睛所化 耀眼生輝/李英豪

時間:2017-01-13 03:16:22來源:大公網

  友人參觀俄羅斯聖彼得堡琥珀宮歸來,驚嘆瑰麗奪目。其實,現今的琥珀宮已非原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德軍把宮內不少原裝琥珀掠奪;殘留者亦多崩缺不全。戰後才慢慢修復;尤幸波羅的海一帶盛產優質琥珀,也不乏大塊者。

  我國早於一萬多年前(舊石器時代),已把琥珀作為飾物;考古學家發掘出那時的實物作證,用「碳—14」方法檢測大約年代。古人誤為「虎睛」所化,珍貴如玉,故名為「琥珀」。漢高祖極喜愛琥珀,當時宮中兩根玉柱頂端,分別鑲琥珀與水晶,象徵「日」和「月」。據雲他曾夢想建一間寢室,要鑲滿大塊琥珀,但因上佳材料奇缺,不能成事;否則,他建琥珀宮,會遠遠早於聖彼得堡。

  現今要蒐藏大件的古代琥珀雕品,難度甚高;尤其是上品價高的金珀。像附圖,為清代名家所雕金珀蓋瓶(揭蓋式),高身體大,兼整件雕有長方曲尺把手;質瑩明透亮,老色近「玫瑰金」;紋飾細緻,深淺浮雕交錯,技藝超群,原為一雙,十分珍貴。這類大件古琥珀雕件,甚難保存完美,必要細心作適當保養,避免碰撞,蓋真琥珀容易脆裂及磨花,稍一不慎,也可能導致內部產生微綹。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