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羅佩(前排左一)與其家人/作者供圖
高羅佩是荷蘭的一位已故職業外交官,從一九三五年起開始外交生涯,曾任荷蘭駐美國大使館參贊、駐日本軍事代表團政治顧問、駐印度大使館參贊和駐馬來亞(馬來西亞前身)大使、駐日本兼駐韓國大使。高羅佩雖以外交為職業,但卻把研究漢學當作終身事業,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漢學家和畢生從事漢學研究成果寫作及中國公案小說創作的作家。他花去十五年的公餘時間,以英文完成了中國公案小說《大唐狄公案》這部一百四十萬字巨著的寫作。該書以我國唐代名相狄仁傑為主人公,寫的是高宗皇帝時期,狄仁傑在州縣及京都為官時,剛正不阿、大智大勇、斷獄如神的故事。
高羅佩於一九一○年八月出生於荷蘭海爾德蘭省的聚特芬,一九六七年九月二十四日因癌症病逝於海牙。他是荷蘭陸軍中將軍醫威廉.梵.古利克的第五個兒子。高羅佩從小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在東印度時就對家中花瓶上的中文字產生了濃厚興趣。一九二三年他回國後便開始攻讀中文。十八歲入萊登大學就讀,主修政法學,同時接受系統的中文訓練。後又進烏得勒支大學文學研究院深造,繼續攻讀中文,同時學習日文、藏文,研究東亞文化,並獲文學博士學位。他曾在荷蘭駐重慶大使館當過一等秘書,並與中國洋務大臣張之洞的外孫女、中國京奉鐵路局局長水均韶的第八女水世芳結為伉儷。這更促使他的中國情結越來越深,也更越來越喜歡中國文化,以致他一輩子從事漢學研究,漢學着作等身。
高羅佩本名羅伯特.漢斯.梵.古利克(Robert Hans van Gulik),因其與漢學結下不解之緣,故以他原姓Gulik的「Gu」和基督教名「Robert」的近似音譯為自己取了一個中國名字──高羅佩。他還取中國俗語「一笑忘百憂」之義,自號「笑忘」。用中文寫作時,則常以「吾華」署名。平時生活起居、公餘穿着打扮也常常中國化。
高羅佩是世界漢學界的巨擘,素有「奇人」和「怪傑」之稱。他十六歲讀中學時便開始學習漢學寫作,並在校刊上發表了不少有關中國的詩歌和短文。十八歲時在荷蘭荷華文化協會主辦的會刊《中國》上發表了研究中國《詩經》的文章,還發表了關於中國《古詩源》、《唐詩》和《赤壁賦》的論著,並在荷蘭其他刊物上發表了研究古代中國數學概念、中國神怪小說及東方皮影戲的論文多篇,同時為《荷蘭大百科全書》撰寫了有關中國的條目。
隨着年歲的增長,高羅佩研究漢學的領域更加廣闊,成就也就更大。在重慶工作期間,他以琴、棋、書、畫、詩會友。曾師從古琴大師葉詩夢,並在重慶組織過「天風琴社」,與琴友一起切磋琴藝,並將其研究成果寫成《中國琴道》一書。該書詳細介紹了中國各類琴學着作,古琴樂譜,琴與文學、繪畫的關聯,琴與松鶴梅劍在中國古人意念上的關係及琴和音樂對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意義。圍棋是他的又一研究課題,且棋藝精深。後來,他將其研究所得應用到小說創作裏,在故事情節中設一棋局,其內密藏機關,解了殘局,奇案方破。他二十歲開始練習漢字書法,終身不輟,真草隸篆都寫得十分漂亮,尤以行書見長,並自成「高體」,中日專家均能識別。他亦曾拜名師學習中國繪畫,繪得一手好山水和人物,特別擅長模仿明代的木版畫,其作品甚具萬曆年間金陵書坊富春堂的粗獷風格。他並將其在書畫方面的學習心得和研究成果寫成《書畫鑒賞彙編》出版,並翻譯了陸時化的《書畫說鈴》一書。高羅佩還是一位傑出的中國近體詩詩人,擅長用中文寫作律詩、絕句等近體詩詞,同時能用中文白話和文言寫出漂亮的文章。
高羅佩深入研究過中國的歷史、文學、三教九流和社會生活,寫成《明末義僧東皋心越禪師傳》、《長臂猿考》等學術專著。為寫《長臂猿考》這本書,他先後養過四隻猿,對其生活習性進行觀察記錄,並隨時錄音、拍照,費時七年方完成此書。他在書後附了一張猿啼錄音唱片,以便讓讀者聽了唱片後聯想到當年李白下江陵時「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情景。此外,他還是一位古董鑒賞家,收藏了大量中國字畫、典籍、古董和樂器。
高羅佩更是一位寥若晨星的語言大師。他學習語言文字有着非凡的天賦和驚人的毅力,取得的成就也非常巨大。除荷蘭文外,他精通英文、漢文、日文、梵文、藏文、德文、法文、印尼文、馬來文、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古希臘文和阿拉伯文等十四種外國語言文字。
高羅佩對中國春宮和中國古代性生活也有很深的研究。這緣於一個偶然的插曲。他寫完狄公小說《迷宮案》後,交日本一家出版公司出版。該公司堅持以裸體女人像為封面,遭他拒絕。他認為中國受禮教束縛,沒有以裸體人像為題材的畫風。出版公司堅信中國明代就有春宮問世,讓他查詢。於是,他致函中日數十家古董商,詢問有無明代木刻裸體畫像。不久,日本京都一家古董店賣給他一部明代萬歷年間的五彩套色木刻畫冊版本。這是一種「秘戲」圖冊,共印畫頁二十四幅,總稱「花營錦陣」,所繪男女均為裸體。此外,上海一家書店也稱有位顧客藏有明末出版的裸體像冊頁,可供臨摹。
高羅佩發現自己在這一方面孤陋寡聞,遂開始研究中國春宮,收集歷代春宮圖冊和有關性生活的古籍,並將其收藏和研究成果編寫成《秘戲圖考》一書,書中英、中文字均為他自己用鋼板刻寫,介紹了自西元前二○六年至西元一六四四年中國古代性生活的歷史。遵照他的意見,此書不公開發行,只印五十冊,由他分贈給有關國家的國立圖書館及特殊友人,專供學術研究之用,然後將原版毀掉。此書出版後,引起世界漢學界的廣泛關注,許多漢學家來函欲和他討論。在此情況下,高羅佩又只好對中國古代性生活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了包括道家《房中術》在內的自漢初至明末有關中國兩性生活的古籍及歷代描寫男女關係的詩歌、小說的基礎上,於一九六一年寫成了《中國古代房中考》一書,在荷蘭出版。書中不插猥褻圖畫,徵引必要的猥褻文字則用拉丁文。高羅佩認為,性是純潔的,對西方人來說,真正懂性的是君子,而君子應懂拉丁文。他研究中國古代性生活的結論是:一般而言,中國古人的性生活是很正常的、健康的。這一結論糾正了許多西方人對中國古人性生活長期存在的誤解。這是他寫中國公案小說中的一段插曲,也是一項意想不到的收穫。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