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張濬東報道:一張張殘破泛黃的紙,折射出奴隸制度下的黑暗時光;一件件風格迥異的作品,卻彰顯苦難無法磨滅的藝術靈感。近日,一場名為「水盡雲起」的展覽正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舉行,透過一百二十多件來自金賽收藏的私人藏品,呈現非洲裔美國人的歷史與藝術。
展品細說歷史細節
「如果沒有非洲裔美國人,也不會有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美國。我說的不只是過去的黑奴,還包括了各行各業的非洲裔美國人。事實上,全世界的人都從不同方面受到非裔美國人的積極影響。」金賽家族的Bernard Kinsey如是說。他認為,關於非洲裔美國人的真實歷史與社會成就,應該得到公正的看待和論述。金賽家族已為這一信念努力四十年,Bernard Kinsey的兒子Khali如今也參與其中。
此次呈現的展品中不乏重要歷史記錄,如最早在國會任職的二十二名非洲裔美國人,其中有十三人生而為奴。Bernard Kinsey說:「且不論他們的背景和可能遭到的各種歧視,他們是在捍衛所有美國人的權利,亦證明非洲裔美國人有能力在民主投票的立法機構中取得成功。」
觀眾亦能在展品中尋到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其中有一件是已知最早的黑人浸禮記錄,Bernard Kinsey在導賞時說:「歷史書上都說非洲人是在一六一九年來到美國,但這份記錄寫於一五九五年,證明在詹姆斯鎮建立前就已經有非洲裔居民存在。」
生鏽的鐐銬,冰冷的條款,處處可見黑奴曾受的苦難,然而在黑色中也有難得一見的溫暖色調。一封寫於一八三九年的信件顯示,奴隸主Graham以極低的價格讓黑奴Henry Butler贖回家人。Bernard Kinsey表示,這封信對金賽家族十分重要,因為它展現了那個非人道年代中可貴的人性光輝。
展覽的另一看點是《被奪走的十二年》,它的同名電影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觀眾可在此次展覽中一睹該文學作品原貌。此書是根據所羅門.諾薩普(Solomon Northup)口述的自身經歷而創作的一部回憶錄,由David Wilson整理編輯著成。
公開講座專家導賞
金賽的藏品中亦有來自「Harmon基金會」的藝術家作品集,該基金會為鼓勵黑人在藝術與科學領域的成就而設立。Bernard Kinsey說:「其中都是黑人藝術家的作品,但是藝術不分黑白,藝術就是藝術。」此次展出的藝術品多數完成於二十世紀上半葉,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總監羅諾德(Florian Knothe)介紹說:「許多人不知道這些作品來自黑人,但那時他們已在慢慢進入到社會中,這一時期的作品也逐漸顯示出他們作為一個族群的自我意識。」
此次展覽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及香港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除展覽外還將形成一個完整的研究項目。羅諾德向記者介紹:「我們與美國研究課程進行了密切的合作,會有學生全程參與此次展覽的相關工作。我們還將編撰一部學術論文集,選擇展覽中的文獻及藝術作品進行研究。希望能為非洲裔美國人歷史這一研究領域貢獻更多。」春節過後,還將每周舉辦公共講座,並邀請相關專家為觀眾親自導賞。
在過去的十年裏,金賽藏品曾於美國二十四個城市舉辦展覽,並吸引超過六百萬人參觀,獲得過五項國家獎。部分金賽藏品還長期駐展於奧蘭多迪士尼世界的「艾波卡特」主題公園。此次為金賽收藏在美國之外的首展,香港大學文學院院長孔德立(Derek Collins)說:「選擇香港作為第一站是合適的,香港是一座閃耀、活力、開放、全球互聯的城市,香港公民將從這些藏品中尋得許多精神共鳴。」
「水盡雲起——金賽收藏之非洲裔美國人的藝術及歷史」,將展至二月二十六日,展場位於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一樓。查詢詳情可電二二四一五五○○,或瀏覽網址www.umag.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