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是詩人李商隱對於嫦娥的詠懷。作為神話中最美好、夢幻的形象代表,嫦娥和她奔往的廣寒宮,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夢想之地。隨着嫦娥一號奔赴月宮,登月的夢想又進了一步。
嫦娥一號於2007年10月24日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不僅拉開了我國探月工程的帷幕,也樹立了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之後,中國航天活動的第三個里程碑。
總重2350千克的嫦娥一號是一個2米×1.72米×2.2米的長方體,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長度18米。在服役過程中,嫦娥一號首先被送入一個距離地面500公里至七萬公里的地球同步橢圓軌道,在進行了26小時繞軌一圈後,加速進入一個距地面最近500公里、最遠12萬公里的更大的橢圓軌道,並花費48小時進行一周繞軌,此後用83小時不斷加速奔向月球,被月球引力「俘獲」後,成為環月衛星,最終在距離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極地軌道繞月飛行,開展拍攝三維影像等工作。
「看」遍月球每吋土地
漫長的旅程中,嫦娥一號共完成了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分布特定、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等任務,並完整獲取了月球兩極的影像數據,補充製作了月球極區影像圖,可謂「看」遍了月球的每吋土地,為科學家們傳回了完整的月球數據。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在圓滿完成飛行和探測任務後,以撞擊月球的方式,結束了它的工作使命,雖然不捨,即使悲壯,卻也值得,多虧了嫦娥一號送回的寶貴資料,我國的探月工程才得以不斷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