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王川個展闡述風格演變

時間:2017-01-12 03:15:51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水墨藝術家王川與一九九五年作《叢林》 /大公報記者梁舒婷攝

  【大公報訊】記者梁舒婷報道:從油畫到中國水墨,從「傷痕美學」到抽象藝術,從濃墨重彩到以白代黑的點與線,中國水墨藝術家王川用十九幅畫作闡述了自己二十餘年的風格演變,將病痛的經歷拆解了再組合。世界畫廊(Galerie du Monde)以王川的個展「線條之形成」拉開今年展覽的序幕,展期至二月四日。

  「傷痕美學」嶄露頭角

  旅美藝術家王川一九五三年生於中國成都,一九七八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但之後卻因其描繪上山下鄉女知青的油畫作品《再見吧!小路》在「傷痕美學」中嶄露頭角。後因種種曲折,一九八四年他離開四川去到深圳,偶然之間重新執起水墨畫筆,開始了抽象水墨的路。

  直到其一九九七年被診斷出癌症之前,王川畫作所用的筆墨還是較多的,如本次展出其於一九九五年作的《叢林》,整個畫面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留白。但在王川的濃墨重彩之下,既能辨出傳統水墨的「骨」與「肉」,又能尋到西方的抽象,畫面豐滿卻飽含平衡之美。王川說:「那時我想,中國的水墨不一定只能寫實,也能表現抽象。」他續稱,年輕時畫畫心急,急於下筆就難免出錯,因此在《叢林》上還能看到後來的挖補痕跡。

  疾病困擾 繪畫宣泄

  一九九八年至二○○○年早期,是王川畫風轉變的一個重要時期。在疾病的困擾之下,繪畫成了他的主要宣泄出口,他本人也認為彼時心無雜念的創作質量更高。而患病治療的元素也被他融入畫中,如《懸棺》和《樹》作品中的紅色顏料就象徵他化療時注射的一種艷紅色的藥品。同時,點和線逐漸成為王川架構其抽象世界的基本元素,並且留白的地方越來越多。王川解釋道:「這些留白的空間,也是我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

  跟隨展覽一路看到王川去年創作的《盒子No.1》和《盒子No.3》等,水墨的濃淡配合線條,清晰地勾勒出幾何結構。現在王川繪畫的表達已很簡潔輕盈,但張力卻不減反增,也正如他經過人事和疾病洗禮後越發的清淨的心境。

  世界畫廊位於中環都爹利街十一號律敦治中心108號,查詢展覽可瀏覽網址www.galeriedumonde.com。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