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西剪紙 迎「雞」納福

時間:2017-01-10 03:15:56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剪紙藝術家李雲俠/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剪紙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紅彤彤的剪紙配以吉祥圖案,為新春增添不少喜氣。為迎接丁酉雞年來臨,始創中心舉辦中國剪紙藝術家李雲俠及波蘭剪紙藝術家Grace Bazylewski聯展「中西傳統剪紙藝萃展」,以逾六十幅與「雞」有關的賀年剪紙作品,進行一場中、西剪紙文化的「對話」。展期由即日起至二月十五日。

  今次展覽為李雲俠首次在商場舉辦展覽,當中包括賀年有關的主題如傳統雞年圖案、新春福娃、婚假系列及動物花鳥系列等,並展出兩幅難度高、各耗時一個月製作而成的剪紙作品《喜得雙子》和《蓮藕娃娃》。Grace也首度在香港展出三十五幅波蘭剪紙藝術品,作品題材以公雞、雀鳥及花卉圖案為主。

  體現母愛 關注環保

  《喜得雙子》為母親抱着兩個兒子,母親腳下是雞媽媽無微不至照顧一群剛出生的小雞,「剪紙中的母親正是我對年輕時母親形象的回想。如今,母親身患中風,我想以這幅作品記錄她最美好的樣子,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激。」李雲俠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外,她將人和動物置於一畫,加之畫中的楊柳,又體現藝術家對於人與動物的母愛、大自然和環保的關注。

  「剪紙最神奇的地方,在於賦予紙張生命力。」李雲俠說。六歲起,母親便教授她學習剪紙技藝,「那個年代,在我的家鄉─陝西洛川,不會剪紙的女孩是嫁不出去的。」這句話雖然質樸,卻道出了陝西人對剪紙的重視程度。然而,李雲俠對剪紙的愛則非常純粹,完全始於對生命的眷戀。在作品《蓮藕娃娃》中,蓮子諧音「戀子」,寓意母子連心;蓮藕進行了擬人化處理,變成了肥胖小娃娃,寓意對母愛和生命的讚美。

  六雞鳴春 如意吉祥

  「我喜歡在作品中增添寓意。」在大型剪紙作品《六雞鳴春》和綠色剪紙作品《迎新年》中,前者以六雞鳴春,寓意春回大地,希望在明天;後者則以龍、桃、鳥、爆竹等事物,象徵舞龍迎新,一派喜氣。在中國美學中,雞為一鳴驚人之靈物,人們賦予其花好月圓的讚美,作品《雞祥如意》中的雄雞處於一個大圓框中,框邊圖形為古代瓦當的一種圖案,如此搭配,象徵宅第太平。

  在李雲俠看來,剪紙構圖比剪的過程要複雜:「構圖、內涵、線條是作品的構成元素,如果當中涉及人的元素,人物眼神、動作是否充滿靈氣,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是植物或動物的話,也要留意表達手法是否可表現出生動的一面。」這也是她認為中國剪紙與西方剪紙的不同:「我和Grace雖都在用剪刀創作形態各異的雞,且以本國常見雞種獲取靈感來源,然而相比較她對色彩的重視,我則更趨於表現雞的神態和栩栩如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