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美國第一夫人之位大概是世上最被低估的挑戰性工作。作為全球最有權勢的男人之一的配偶,總統夫人人前風光,但也需要滿足複雜而嚴苛的要求。她們必須是富於遠見、令人信服的領導,能順利航行於華盛頓這潭渾水中的聰慧政治家,無時無刻不處在大眾監視下的賢妻良母,以及保證白宮各項服務和活動順利進行的能幹CEO。
美國記者布勞爾(Kate Anderson Brower)揭秘白宮內部運作的著作《居所》(The Residence)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她的新著《第一夫人》(First Women:The Grace and Power of America's Modern First Ladies)轉而聚焦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的美國總統夫人:甘迺迪夫人(Jacqueline Kennedy),詹森夫人(Lady Bird Johnson), 尼克松夫人(Patricia Nixon), 福特夫人(Betty Ford),卡特夫人(Rosalynn Carter),南希.里根(Nancy Reagan),芭芭拉.布什(Barbara Bush),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勞拉.布什(Laura Bush)及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
這些「現代總統夫人」也比過去的第一夫人更多參與政事。希拉里的極端例子不說,卡特夫人、里根夫人在丈夫執政時在白宮內外都享有不小的權力,有時她們在知人善任方面甚至超過丈夫。但她們生活在電視時代,無法像過去的總統夫人那樣保有隱私。她們搬入白宮後,家大業大,除了想方設法保護丈夫的正面公眾形象,還要操心柴米油鹽,精打細算。公眾對她們的要求也隨着美國婦女生活、事業經歷的變化而高低起伏。
福特夫人收到的美國民眾來信說「憲法規定第一夫人必須完美」,詹森夫人稱第一夫人必須是「演員,推銷員,服裝模特,公關宣傳的傳聲筒,心地善良,關心民眾不論貧富」。希拉里的母校威斯利女子大學反對邀請勞拉.布什來擔任畢業典禮的主旨演講者,因為「她除了婚姻之外別無成就」,希拉里則因為表示不願「留在家裏烘焙餅乾,舉辦招待茶會」,卻選擇外出工作、追求個人事業而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
面對來自全國人民的期待和住在白宮這個「美妙監獄」中的巨大壓力,她們虛心向前輩請教,相互鼓勵,互相幫助。甘迺迪遇刺後,詹森夫人對傑奎琳深表同情,一再邀請她回白宮看看。里根夫人和傑奎琳發展出一段友誼,因為里根也曾遇刺。傑奎琳和克林頓夫婦的友誼特別深厚,她解答了希拉里關於孩子在白宮如何正常成長的疑難問題。無論她們的丈夫在政治立場、治國方針上有怎樣的矛盾對立,她們之間卻能分享相同的憂慮:丈夫的事業、孩子的成長、親人過世的悲痛、夫妻感情的波折、個人健康問題的挑戰。當然,大選剛塵埃落定時前後任不會立刻盡釋前嫌。而老布什與比爾克林頓的友誼也沒有改善芭芭拉.布什與希拉里.克林頓的關係。
作者說:第一夫人屬於「世上最精英的姐妹會」。除了米歇爾.奧巴馬,她們多少都享受身為總統夫人的榮耀和特權,離開白宮後也有好一陣不習慣。布勞爾之前曾採訪過即將參加二○一六年總統大選、躊躇滿志的希拉里.克林頓。可惜,美國第一位「第一先生」終究不會在二○一七年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