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葉,有緣細賞兩把江蘇宜興紫砂壺的精品,皆屬萬曆年間至明末(約為公元一六一三年至一六二四年)名家陳仲美親手捏製。其一為仿束竹柴圓壺,其二為異獸小壺;分別刻底款《萬曆癸丑陳仲美作》與《天啟甲子仲美》,後者並鈐篆體陽文印《陳仲美製》。現今看來,似無甚特別;其實,刻款與印章並用在那個時期堪稱首創,於宜興紫砂器發展過程中,可說史無前例。萬曆時代不少名家紫砂壺,俱有刻名款;但根據不成文規定,例必以楷體(真書)出之,從來沒有人試用篆體刻印款。陳仲美可謂是第一人。盡傾珍藏品成立香港茶具文物館的羅桂祥先生,生前也有相同論據。很多人誤以為是清代康熙、雍正期間的陳鳴遠首創;其實,他是刻款印章並用的最後一位名家。
陳仲美若非早逝,深信其建樹更多。筆者另外欣賞他用紫砂泥塑製的異獸或動物造型器,以及其「重鏤透雕」的紫砂壺(後者如「龍戲海濤壺」)。像附圖的「卧鹿負瓶尊」,與陳仲美另三件紫砂陶塑,堪稱「四寶」。餘三件為「鴟形水注」(灑金點)、「仿古鳥紋觥」和「仿古犧尊」,造型奇絕,結合了神話及寫實手法;風格古拙,卻不泥於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