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績溪粉絲/錢紅莉

時間:2017-01-03 03:15:44來源:大公網

  我偷偷下了一碗粉絲吃。

  早晨得了一份老滷。在常去的那家滷味店買了隻滷豬肚,他們額外倒了許多老滷給我。老滷鹹得很,兌點開水,粉絲放進去,小火慢慢燉,起鍋前,再抓一把嫩茼蒿。不多不少,正好盛滿一隻藍邊碗。

  吸吸溜溜吃着這粉絲,感覺這年末的日子,算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我的粉絲來源於安徽績溪,績溪粉絲有什麼好呢?因為它們的做法很特別。一般的粉絲都是從機器的漏網裏漏出來的,呈圓形。唯獨績溪粉絲是方形的。績溪人把山芋粉蒸熟後,晾個半乾,然後用刨子一點點地刨出來,這樣子的做法就決定了粉絲的韌勁。炒一盤粉絲,頭頓吃不掉,留着下一頓熱了吃,一點也不糊,還是一樣有嚼頭。即便下在湯裏,擱四五小時後,再吃,也不會變成一坨麵疙瘩。網上的績溪粉絲賣上了數倍於別人的價格,我也心甘情願地買了。

  下單以後,第三天就到了,卻並沒有立即吃它,想等到星期天,給全家隆重地炒一盤績溪粉絲。早晨起來,把筍乾泡上。買回芹菜、香乾、精肉等輔料,殷勤地切了至少有半斤的肉絲,拌了薑蓉、小蔥粒,拿生粉抓一下,備用。完美的是,我們家尚存有一點土法榨製的菜籽油。

  按照財經頻道《回家吃飯》欄目中績溪大嬸的做法,特地把肥膘肉也切了一點絲,放在菜籽油裏一起煸香後,倒入瘦肉絲滑一下。我在滑牛肉絲這一樣上,始終沒有寸進,簡直一點天賦都沒有。每每,出鍋的牛肉絲總是老了,吃在嘴裏頗柴。

  我自己做的這一道績溪粉絲,口感滑溜筋道,色澤同樣誘人,唯一的遺憾是,筍乾浸泡時間短了(應浸泡十小時以上),吃在嘴裏粗且柴,只好挑出來丟掉;其次,肉絲放多了,香芹稈也多了,是配角硬要往前掙,活白白把主角的風頭搶了。讓我想起宋徽宗的《白鵝紅蓼圖》,偌大的畫面,只一隻鵝,倚在一株絳紅的蓼下,四周都是巨大的空。這才得中國畫的精髓,以空無,去呼吸,去生發。要是畫一群大白鵝偎在一叢紅蓼下,便也失了那種欲言又止的意味了。好比你炒一盤績溪粉絲,總是貪心不足,往裏加了半斤的瘦肉絲,用繪畫的語言來講,是太滿了。滿則溢,於是這道菜便有了遺憾。

  我們宋元時期遺下來的那批古畫,為什麼那麼好?一卷卷畫幅裏,只肯立着一株瘦梅,或者一顆老桃樹,或者一劈孤山一泄白水……如此蒼勁有物,意在畫外。

  做菜何嘗不跟繪畫一樣呢?愚笨之人,總是貪心,不懂得寒來千樹薄,秋盡一身輕,只曉得拚命堆砌半斤重的肉絲,叫人一眼望去,便倉俗了。吃飯這件事本身不就很俗嗎?不,吃飯並非果腹,也是有可上升的空間感可供我們追求的。

  一共買了兩包績溪粉絲。自從那個星期天嘗試失敗以後,便意興闌珊了,就一直把最後一包擱在那裏了。直到今天早晨,我瑟瑟站在滷店前,才有想起它來。

  這包粉絲盤來盤去的,碎得差不多了,在它們的身上,還捆着一根藺草,青赭相間,拿鼻子前聞聞,依然一股僻野的清香味道,它靜靜棲身於垃圾桶,默默襯托着這年末的日子,平凡,瑣碎,又充滿了榮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