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港九溯源】北僧南遷奠定香港佛教之盛景

時間:2017-01-03 02:29:17來源:大公網

  1946年9月, 96歲高齡的虛雲大師與84歲的何東(右)合影

  早在1931年,日本入侵華北華東開始,內地僧俗民眾便開始逃離動盪社會,南移尚算太平安寧的香港。他們或在香港定居,或假香港轉道至東南亞地區。這些南下僧眾移民中,既有來自白山黑水、長城內外的,也有來自大江南北、兩廣兩湖的各方叢林。

  抗戰勝利後,隨之爆發了國共內戰,持續動盪的社會,令到普羅大眾求生艱難,求佛迷茫,不得不背井離鄉,遠走香港。 

  面對全國各地紛至沓來的僧眾同胞,香港佛教界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仍予以熱情接納。香港郊區一些初創的精舍、靜室及本土佛教徒建的木屋、茅蓬等,漸漸成為新移居僧人的投身安居之隅。彼時掛單人數最多的,首推新界荃灣的東普陀寺。

  1952年,倓虛大師(前排左四)在港創辦的華南佛學院第一屆佛學班畢業合影。

  位處荃灣的東普陀寺住持茂峰法師,當時對內地僧人採取了無條件接納的開放姿態。一天之內,聞風所及,多達二千人登門求粥。據資料統計,直到一九五一年,在東普陀寺掛單的僧尼仍然多達七十九人。香港本地佛教界及港九信善,為內地來港佛教僧眾增建竹棚,捐獻糧油,同甘共苦,共渡時艱。正是依靠患難與共、肝膽相照、普度眾生的佛家精神,來自內地的僧人同香港佛教界戮力同心,共同開創了香港佛教半世紀來的和諧穩定發展局面。

  來港的僧眾中,道行修為崇高的有:虛雲大師、倓虛大師、靄亭和尚、茂峰法師、釋廣欽、釋慈航、大醒法師、印順長老、東初老人、曉雲法師、成一法師、白雲老禪師、懺雲法師、宣公上人、聖開法師、覺光法師、淨空法師、星雲法師、印海法師、惟覺法師、聖嚴法師等等。當然,這其中也有在香港稍作停留,即轉赴台灣等東南亞地區者,如星雲法師等,這些後世眼中的高僧大德,部分人彼時亦多默默無聞,唯借助港台等地的空靈聖地,將佛法發揚光大,成為一代宗師。

  一九四七年八月,東華三院牽頭,香港工商佛教界舉辦萬善緣會及和平祈禱息災法會,虔誠邀請虛雲大師主持法會。虛雲率領南華寺五十八位僧侶,先駐錫崇蘭中學,隨後移駐南華體育運動場。除與虛雲同來僧侶外,還有潮州經師二十四人,本港各寺參加的僧侶也有數十人。當時每日參加法會的善信多達十萬餘眾,可謂香港佛教史上盛況空前之大法會。

  一九四八年倓虛大師在港創辦首間佛教僧校華南佛學院,先後有兩批學僧畢業,分赴各地弘法,其中便有在香港佛界久負盛名的覺光法師。一九六一年、由優雲、寶燈、覺光等發起,籌組香港佛教僧伽會。僧伽會的宗旨就是為發揚佛教教育,培養弘法僧材。

  當年的香港佛教界,從無排斥內地僧眾之心,反而視之為同胞手足,弘法明燈與之同心同德,毫無間隙地攜手合作,開創了弘揚佛法,蓬蓽生輝的香港佛教歷史。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