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園中澄漪亭和六角亭
嶺南四大名園,也稱粵中四大園林:東莞「可園」、順德「清暉園」、佛山「梁園」、番禺「餘蔭山房」,是包括香港在內的粵語地區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勝。筆者深入考察研究,感覺它們具有濃厚的「遺民」文化情結,其中尤以清暉園為突出。這在「客家文化」等「移民」文化流行的兩廣、港澳,或許更能引起人們自覺或不自覺的共鳴;對於一般北方人來說,也有着一種特別的審美感染力。/姜舜源 文、圖
清暉園位於順德市區大良鎮清暉路,在四大名園中營建年代最早。《(嘉靖)廣東通志初稿》稱此地為甘竹灘。創建此園的是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六○七年)狀元黃士俊,字亮垣,號玉崙,晚年以家園所在地自號「碧灘釣叟」。據《(乾隆)杭州府志》卷六十八記載,他是「海寧人,順德貫」,即祖籍浙江海寧,出生於廣東順德。
「清暉」園名 紀念大明天子
根據南宋遺民吳自牧,回憶南宋臨安(杭州)繁華盛況的《夢粱錄》卷十九記載,西湖之畔「張府泳澤環碧園,舊名清暉園。」清暉,指日月的光輝,南朝時開始大量使用,唐朝學者李善解釋南朝顏延年「清暉在天,容光必照」說,「清暉」比喻日,引申比喻天子;並指此話出自《孟子.盡心上》「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說明清暉就是日月的光輝。黃士俊是明的遺民,奉崇禎皇帝之命在此園奉養百歲老父。如此,清暉園命名的用意就清楚了:一方面是紀念祖籍臨安,一方面是懷念大明天子。如今人們不知清暉園園名起於何時,以筆者考據,黃士俊創建時即已使用。後來的園主龍廷槐之子龍元任,於清嘉慶十一年(一八○六年),請同榜進士、江蘇籍書法家李兆洛題「清暉園」。清朝科班出身的讀書人最推崇六朝文化,不可能不知道「清暉」的含義。如今當地以孟郊《遊子吟》「安得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解釋園名為報答母愛,是把「清暉」強作「春暉」了。
現在園中「澄漪亭」門窗上鑲嵌着打磨過的貝殼薄片,是黃士俊時期舊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遠古時代順德一帶曾是大海,經歷了滄海桑田巨變,這些遠古的貝殼,被後人撿來打磨拋光後鑲在門窗上,既遮風擋雨,又利於室內採光。
夜觀天象 順德將出狀元
黃士俊大約生於萬曆五年(一五七七年),萬曆三十五年(一六○七年)成為順德立縣以來第一位狀元,時年三十一歲。
由清代著名學者阮元主編的《(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六記載,東莞奇士劉傑夜觀天象,對人說:「今年主管文運的奎星,圍繞牛郎織女星宿運行的度次,應在了廣東,看來廣東要出狀元了?」果然當年三月,進士考試「春榜」揭曉,廣東黃士俊天下第一。
由明顧鼎臣和顧祖訓編寫的《明狀元圖考》,記載他的事跡頗具傳奇性。說他從少年時代就胸懷大志、身負奇才,而特別追求孝悌。早年在省城學宮讀書時,考試屢屢奪冠,督學官許尚志賞識他的文采和人品,對他未來金榜高中寄予厚望。二十七歲這一年考中舉人,在接着赴京參加進士考試途中,卻得知家兄病重的消息,說:怎麼能重功名、而輕視兄弟之情呢?毅然放棄考試,回家看望哥哥。這一耽誤就是三年。到萬曆三十四年(一六○六年)冬北上,準備參加第二年春天的會試。即將到京時,夢見自己進入殿廷,拜見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太祖說:你來了?我今天首先選拔起用你。後來他順利通過禮部的「會試」,到宮中參加萬曆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結果「條對稱旨、卷字精楷,擢第一」。就是條陳治國安邦之策高屋建瓴,書寫答卷字跡工整精美,受到皇上嘉納,欽定狀元郎。他詩文俱佳,書畫至今流傳,在文物藝術品市場價位不菲。
崇禎恩遇 御賜「熙朝人瑞」
清初人修《明史》記載他中狀元後,授翰林院修撰。天啟年間朝中宦官魏忠賢和客氏奸黨當道,他請假回鄉。崇禎帝上台後重新起用他,任命其為禮部尚書。其間發生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
據《(咸豐)順德縣誌》、明代遺民所著《烈皇小識》記載,崇禎三年(一六三○年),他的父親黃鎬年屆百歲,崇禎皇帝給予多項恩遇。一是特批他假期,並且是「馳驛南還」,即官家提供路費,回鄉為父慶壽;二是「賜金幣」,這是明朝皇帝對大臣的崇高賞賜;三是降旨,准許他在家鄉順德為其父建造牌坊,並御賜「熙朝人瑞」匾額;四是父以子貴,朝廷贈黃鎬尚書銜,賜「緋袍犀帶」即官服和袍帶,由黃士俊代表老父「百歲老臣」,拜謝皇恩。黃士俊時代的「清暉園」,應該在此百歲慶典之前定型。熙朝,猶言太平盛世,崇禎皇帝也是想藉大臣家有一老,為風雨飄搖的大明朝沖喜。
《(光緒)廣州府志》稱崇禎十一年(一六三八年)黃士俊還鄉時,「父母俱在,錦衣侍養,人以為榮」,可能不確,這時其父若在已是一百零八歲。據《(民國)順德縣志》記載,民國時期當地還有一處「宸翰樓」(天章閣),是明大學士黃士俊藏御賞書畫處,也是紀念皇恩浩蕩;還有「黃氏祠堂」、「靈阿閣」等,都在清暉園周圍。
大明孤臣 「足不踏清土」
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年),李自成起義、遼東戰事內憂外患夾擊,崇禎帝秘密寫下各位大臣的名字,然後沐浴齋戒禱告天帝,祈問誰堪當匡輔社稷大任,結果得到孔貞運、賀逢聖、黃士俊三人的名字,他由此進入內閣。這年冬及第二年,他以守城功和籌辦邊關防務有功,晉階光祿大夫加太子太保、戶部尚書,並封贈至曾祖父。不久他在內閣「磨勘」(覆審)某縣判案報告時,因認真負責、反對例行公事,而得罪當道,受到排擠;接着在遼東防務上,又與權相溫體仁意見相左。於是在十一年告老還鄉。回到順德後,還不時向崇禎帝反映對時局的看法,積極建言獻策。到了明朝滅亡的崇禎十六年正月,他受到加柱國、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榮譽官銜的獎勵,崇禎帝催促他從速回朝。但不久就傳來「闖賊陷都城,帝殉社稷」的噩耗,他聞訊痛不欲生。
明朝滅亡後,唐王朱聿 於順治三年十一月初五,受大學士蘇觀生及廣東布政使顧元鏡等擁立,在廣州繼皇帝位,年號「紹武」,故史稱「紹武帝」。一個多月後的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攻破廣州,朱聿 自縊而死(一說被殺),紹武君臣塚在廣州越秀公園內。據「四庫奏毀書」明清之際學者錢澄之《所知錄》、黃宗羲《行朝錄》的記載,鄉居廣州近鄰順德的黃士俊及粵人陳子壯等,於十一月二十八日,以崇禎「舊輔」的身份被徵召起用為大學士,以顯示小朝廷的合法性,但還沒到任「紹武」即已結束。
與唐王同時,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宣布繼位,確定明年起改元「永曆」,是南京福王「弘光」小朝廷之後最長的明室餘部。黃士俊又追隨永曆帝,永曆三年(一六四九年)奉命「入值」內閣,不久成為首輔(即首相)。事實上,此時反清可以、復明已無希望。作為身受國恩的大臣,他如此行事,是忠於大明、以身許國的義舉。此後事跡,時人文獻記載各不相同,有說他接受了清朝薙髮令而剃了頭,有說他在肇慶城破時不出逃,正襟危坐等死。但嶺南民間一直稱讚他的民族氣節,可說是公道自在人心吧。
反清復明無望,黃士俊回歸清暉園,盡忠大明朝矢志不渝。據《(咸豐)順德縣誌》記載,他的女兒在順德縣城北的「大悲庵」出家為尼。縣誌最後記載:「既鼎革,凡平昔章奏、著作,悉聚燒之,曰『埋名待盡,安用此為?』自是樓居不下。」這位明朝的孤臣孽子,與大明共命運,看到大明江山已經明夷,於是把當年的奏稿、平生着作付之一炬。自認是隱姓埋名等死之人,住在清暉園樓上不再下樓,誓死不踏清朝土地。死時八十五歲,大約在一六六一年,即順治帝去世、康熙帝繼位那一年。還有一說,是他生於明隆慶四年(一五七○年),卒於清順治十一年(一六五四年)。但此說與各家一致明確記載的萬曆三十五年時年三十一歲中進士不合。
風水寶地 「一門三進士」
黃氏後人家道衰落,約一百年後乾隆年間,園林為當地另一望族龍應時購得。龍應時,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進士,曾任山西靈石縣知縣,著有《天章閣詩鈔》。在這幅風水寶地裏,兩位子孫先後得中進士,有「一門三進士」的美譽。
兒子龍廷槐,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年)三十八歲中進士,並被拔入翰林院深造。歷任春坊官(文化官員)、監察御史,因不滿和珅弄權,辭官回鄉專情於園林之樂。在與弟弟龍廷梓析產分家時,他獲得黃氏故園的中心部分,是現存清暉園主要營造者。《(光緒)廣州府志》稱:「丁外艱,歸,築園奉母,謝絕應酬。」就是遭遇父喪,回鄉守孝,營繕清暉園奉養母親。所以把「清暉」當成「春暉」,也非憑空捏造。後來又主講廣府著名的越華書院。作為鄉紳,他最為人稱道的是,嘉慶十四年(一八○九年)海盜張保仔為患嶺南,他出面組織各鄉備防,自己捐資萬金修建炮台,使海盜不敢窺伺順德一帶。他是詩人兼詩論家,著作有《敬學軒集》,園中至今留有他書寫的楹聯:「茶露臼凝研鳳餅,墨池香湛蘸麋丸。」文辭儒雅,字跡朗潤。
龍廷槐的二兒子龍元任,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年)進士,能文章,工聲律,善書畫,園中對聯足以反映其經歷:「三年又醒春明夢,萬里重揮遠道鞭。」春明,指京華;三年,中進士、入翰林三年散館結業;夢醒,三年好像發夢一場;萬里重揮鞭,基本上也是原路去、原路回。反倒是其兄龍元侃,曾任內閣中書(處級官員)、兵部員外郎(局級官員);四弟龍元似,曾任刑部員外郎和地方道員(局級官員)。
造園藝術 嶺南景框奇絕
清暉園是藝術成就最高的嶺南園林,筆者印象最深的是「沐英澗」。它與「八表來香」亭組成這座園林的北單元,有遊廊、小橋、花徑、假山、荷塘和水榭等設施,結構緊湊,一步一景,景隨步移,美不勝收,目不暇接。
沐英澗入口處是寬敞的門廊,正面是飾花罩的視窗,形成巨大景框,正對窗外山石古木大盆景,望去彷彿掛了一張中國傳統山水巨畫,只是景深更大,園內風光兼收眼底:楓樹、烏柏、桂樹、紫藤等奇樹異花,枝繁葉茂,花團錦簇,水木清華,散發着濃郁的生機綠意,不由人想起古詩名句:「春色滿園關不住」。「山水畫」景框上方是八方飾刻金片的清代玻璃,內容是「羊城八景」:白雲遠望、大通煙雨、蒲澗濂泉、波羅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歸、石門返照。這是留存至今唯一完整的以羊城八景為題材的清代玻璃藝術品,已被推為國家一級文物。入得門內,是闊大的荷塘,河牆委曲婉轉,盆景、特置石隨宜分布。荷塘之中為「八表來香」亭,又稱「玲瓏榭」;荷塘東西兩面構屋數楹,名為「臨池別館」,榭與館之間有橫跨塘上的廊橋既分隔又連通,將小園分成似隔非隔的南北兩部分。
玲瓏榭是南部水中一座頗具特色的建築,它的四周是波光粼粼的池水,水榭平面呈八角形,八面玲瓏,皆為門窗隔扇,上面裝無色透明玻璃,整體通透,置身其中,如在水晶宮中,人與周圍物象物我一體,盡享湖光山色、草木華滋。
清暉園是鍾靈毓秀的南國海山,與悠久璀璨的嶺南文化,共同培育出來的閬苑仙葩!
(作者為中國歷史文化學者、北京市檔案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