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遇皇后.打龍袍》由港名票楊邱素琴飾李后(中)
本港京劇票友近年與內地京劇界時有交流,但對象總離不開京津滬三地,因此,本月中旬,香港振興京劇票房五位票友應邀前往福州交流,與當地票社及福建京劇院的專業演員同台演出,擴大了交流的地域和接觸面,實屬難得,值得鼓勵。\大公報記者 葉中敏 文、圖
演出在福州市福建京劇院專用的鳳凰劇院舉行,參與雙方均相當重視,院方一早便已作好各種宣傳和準備,包括在劇院正門以大型電子屏幕及巨幅海報介紹表演的劇目和陣容,令到當地戲迷很早便已獲悉有關演出的信息。
港五位票友全力以赴
香港振興京劇票房方面,準備工作更是一絲不苟,此次參與福州之行的票友共有五位,他們提前三、四天到達,抵埗後也不休息,立刻便投入到緊張的排練、對腔、試妝和拍攝劇照等工作中,晚飯時間才返回酒店休息。
而不得不提的是,幾位票友中,楊太今年已八旬高齡,是名副其實的「老旦」,但精神體力充沛,最「搞笑」的是,排練首天,楊太一早便已到了劇院,在台上「候場」;為《遇后龍袍》操琴的福建京劇院琴師,卻一直未有拿起伴奏用的京胡,還焦急地問楊太:「那位唱老旦的香港老太太怎麼還沒來呀?」楊太回答:「我就是那位老太太。」
福建京劇院專業配合
《遇皇后.打龍袍》是傳統名劇,又名《貍貓換太子》,演出中,由楊太飾演被奸妃陷害流落破瓦寒窰、幸遇包公申冤最後回朝「打龍袍」的李后,飾演包公的是山東省京劇院「借將」、優秀青年花臉演員王淨戎,嗓音寬亮、表演「到位」,很好地輔助了楊太的演出。還有福建京劇院多位小生、丑角演員以及全堂「龍套」配演,業餘與專業之間合作無間,演出一氣呵成,獲得觀眾掌聲。
振興票房帶去的另一齣劇目是《文昭關》,由王壽鵬飾演伍子胥,福建京劇院演員配演東皋公等角色。王壽鵬可能還未稱得上是「名票」,但卻絕對是一位名醫,其在心臟血管科方面的造詣和名氣在港是業界公認的。而王醫生不僅精於醫術、講求醫德,同時又是一位京劇、粵曲「兩門抱」的票友,特點是嗓音寬厚明亮,京劇內行評之為少有的「堂音」,他的《文昭關》唱做四平八穩、不求「出彩」,但楊(寶森)派韻味十足,大段二黃原板「一輪明月」能壓得住場,觀眾屏息靜聽,已是十分難得。
三位清唱的女士,陳金珠是澳洲歸港華僑,在彼邦營商居住二十多年,從來不聽京劇,回港後在楊太等友人的「慫慂」下開始學唱梅派,至今仍是「一曲走天涯」,就會一段「海島冰輪」;不過Judy京劇是「新秀」,時代曲卻是高手,回港短短幾年已經開過兩次個唱會,嗓音甜美、會用,假以時日,不難也能來個京劇個唱。
張范元芳的「票齡」和情況與Judy差不多,唱京劇也是由時代曲轉過來,也同樣具有一條好嗓子,眼前已能唱全齣《鳳還巢》,進步較快。
李陳瑤萍的「票齡」稍長,在僑居美國紐約多年期間,有幸得到張(君秋)派名角薛亞萍的指點,其演唱的《蘇三起解》反二黃選段,唱來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感情充沛,確實頗具張派的韻味。
三位女士均非常重視此次福州之行,三人均盛裝出場,而「珠光寶氣」,並非為了「炫富」,而是對「主人家」和觀眾的尊重。三位「靚太」,在港養尊處優、打牌吃飯,但為了京劇交流,不惜舟車勞頓,自己「拖篋」進劇場,後台「啃」個漢堡包,那份熱情與認真的態度,不給一百分,最少也值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