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同事中午吃飯時候永恆的話題,尤其是臨近年末體檢,更要議論一番。而最後結論總是落在生活飲食習慣上,無非是多鍛煉,多吃粗糧、纖維、維生素之類的套路。年齡在增加,身體機能在衰退,所謂身體管理是一點點放棄自己愛吃的、愛做的,生命真是一點點放棄慾望的過程啊。
「如果連吃的樂趣都沒有了,人生還有什麼樂趣?」臨近退休的老李突然冒出這樣一句,舉座皆驚,沉默不語。
食物帶來的歡樂和放鬆是最最簡單最最容易達到的。中國人找人幫忙,總帶上一句:「回頭我請你吃飯。」不管是否能夠兌現,比起請你喝酒更加親和隨意。朋友許久不見不免還是回到餐桌上敘舊。一大家子人無論有多少磕磕碰碰,能坐到一起吃飯彷彿意味着一切都可以商量,生活還可以繼續。
比較得天獨厚的地方菜品新鮮,口味清淡;生活艱難的地方則菜品粗糙,口味濃重。食物有着自己的性格。食物的香氣背後有着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痕跡,這些源自遠古的生活作息,也是人作為自然體存在的最舒適狀態吧。
昨日在二十四小時經營的吉野家看到面帶倦容,身材單薄的年輕人狼吞虎嚥,我突然驚懼地想,人類的身體被現代科技文明壓榨着,而無法擺脫的一日三餐或許就是人類難以進化到下一個文明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