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必備年貨。對於很多家庭而言,一年一度大張旗鼓的年貨準備可謂一首華美的生活交響曲,而灌製香腸,則是這交響曲的第一樂章。
剛進農曆十一月,菜市街加工香腸的攤位前就擠滿了人。人們排着長長的隊伍,頂風冒寒,翹首等待。只見加工香腸的流水線一字排開,五、六個人忙得不亦樂乎,稱重收錢的,洗肉切肉的,加工成肉末的,調和肉餡的,用機器灌腸的,捆紮裝袋的,個個熱火朝天,人人有條不紊。這裏,該是寒冬裏菜市街最熱鬧的地方。每每看到這人頭攢動,人聲嘈雜的場面,第一次灌香腸的情景恍如昨日,歷歷在目。
那天,為了領先,不至於苦等,我早早來到菜市,七點不到就買好了豬肉,可還是晚了一步,灌香腸的攤位前已經有十幾個人在排隊。無奈,耐心等吧。站在攤前,硬着頭皮目送排在我前面的人一個個離開,心裏默算着自己還有多長時間才能排上。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腿都站麻了,渾身冰涼。這還不算,地上污水一片,空氣中一陣陣的肉腥味直衝鼻子,簡直難以忍受。偏偏在這時,排在我後面的一女子說自己急着上班,笑咪咪地和我商量讓她先加工。心想,做回好人吧。於是允讓。又來一位大媽,說前面排隊的是她閨女,她剛才買肉去了,女兒的灌好該她灌。看她年老,還能說什麼?好在有健談之人為了打發寂寥,時不時地打諢插科,逗得眾人哈哈直樂,彷彿無形中縮短了等待的時間。
終於輪到我了!歡天喜地地看着自己買的肉變成胖嘟嘟的香腸,長舒一口氣。這時,已經快十點了,心裏不免生出怨懟。往年家裏從來沒有灌過香腸,都是買現成的。和老人住在一起,家裏的食材採購都沒大操過心,自從和老人分開住,愛吃香腸的老公非要自己買肉灌香腸,讓我起大早趕了個晚集,捱了幾個小時的凍。
不過,實在流連於香腸的美味,第二年的冬天,灌香腸,還是提早排上了家務日程。
鄰居阿姨曾在家裏自灌過香腸。我也很想嘗試,於是上網搜索。第一次,我和她用最笨的辦法:把一個飲料瓶割開,把腸衣套在瓶嘴上,然後,一點一點把醃製好的肉絲灌入。十斤肉,足足用了兩個小時才灌好。累是累了點,可是,在暖氣充足的室內免受寒冷,也是值得的。第二年,找朋友借了個小型絞肉機,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有道是,熟能生巧。凡事都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躁不得,從最初的手生,慢慢摸索,直到漸漸熟稔。兩個人,有說有笑,默契配合,十斤肉,一個小時就灌好了。
於是,一到冬天,往往還沒邁進臘月的門檻,我就和阿姨商量啥時候買肉灌香腸。這,已是我們多年來必須的合作專案。
年未到,年味來。自灌香腸,享受的是勞作的過程,品嘗的不僅僅是獨特的美味、宜人的醇香,還能體會到收穫的自信與歡喜。
香腸香,那留在舌尖上的濃郁美味,溫暖親人,也溫暖自己,讓我樂此不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