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元素在《基督誕生》畫作中頗為醒目─任何觀者都不可能忽略畫面正中那五位彈奏魯特琴唱誦聖歌的天使。相比較其他「聖誕」題材中聖母與聖嬰居中而至,歌唱的天使或分立兩側或在天空飛翔的構圖,弗朗切斯卡別出心裁地將五位天使與聖母子一同擺在了畫面中心,這在「聖誕」題材中並不常見。儘管在聖經中未有對天使歌唱音樂的描寫,但在聖經《舊約》的《以西結書》1:24中,記錄着天使的一雙翅膀所能發出的聲響:「我聽見他們飛翔時翅膀所發出的聲音;那聲音好像大海在澎湃,也像大軍在吶喊,又像全能上帝的聲音。」然而,弗朗切斯卡並未給前後相間站立的五位天使添上翅膀,聖母與耶穌基督的頭頂也並無光環,這些凡人化的細節完全符合文藝復興時期整體的「弱化神性,提倡人性」的人文主義趨勢。不過,一反常態居中而至的五位頌歌天使,則因其中兩位懷抱魯特琴的人物形象凸顯出音樂元素在「聖誕」這一傳統宗教主題中的重要性。
有關天使們帶着器樂伴奏歌唱頌歌的藝術表現最早出現於十四世紀。起初,藝術家們大都為天使們配上弦樂做歌唱伴奏,來遵循在柏拉圖式的觀念中,管樂所發出的聲音用來表現行星和超自然宇宙中的和諧是不完美且尖銳刺耳的。弗朗切斯卡繪製的《基督降生》顯然沒有打破這個傳統:五位頌歌天使有二人手持魯特琴作為伴奏樂器。隨着時代的發展,更多藝術家為了追求更豐富的視覺效果,開始將種類繁多的樂器加入到天使頌歌的場景中,除了畫面裝飾性的用途之外,更意圖展示多種伴奏樂器在合奏時迸發出更為響亮宏大的音響,來展現耶穌基督誕生的偉大時刻。鑒於「聖誕」發生在破舊不堪的馬棚中,耶穌基督的降生雖被教眾視為大喜,其本身卻帶有着犧牲、救贖的使命;因此過分渲染和美化耶穌誕生時的華麗場景顯然是有悖聖經原意的。由此看來,儘管弗朗切斯卡筆下的《基督降生》加入了個人獨特的理解和情感,其核心還是遵循聖經本意的。
那麼,耶穌基督誕生時天使們究竟在唱什麼呢?顯而易見,五位天使所唱誦的自然不會是如今我們在聖誕節前被洗腦的「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據前文《路加福音》2:14中記載,「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在地上平安歸於他所喜悅的人」(「Glory to God in the highest, and on earth peace, good will toward men」),弗朗切斯卡畫中的五位天使在耶穌誕生後所反覆唱誦的正是這句之後被命名為《榮歸主頌》的頌歌。雖僅精煉到只有兩句歌詞,這首頌歌卻概括了極為豐富的內涵——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將使天上至高之處的榮耀歸於上帝;在地球世間的平安歸於凡人。待到十八世紀,英籍德國作曲大師亨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還將這兩句《榮歸主頌》收錄到了他最富盛名的,也是所有基督教徒最耳熟能詳的清唱劇聖樂《彌賽亞》(The Messiah)中。如今,我們已很難還原弗朗切斯卡所生活的文藝復興初期那最簡約古樸的《榮歸主頌》;但若在聖誕節當日聆聽亨德爾《彌賽亞》中的改編部分,相信觀者仍能隔空感受到,《基督誕生》畫面中所描繪的天使們用純淨空靈的天籟之音唱出耶穌基督此生宿命的場景。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