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學童午膳禁飲汽水/鄭家豪

時間:2016-12-24 03:15:49來源:大公網

  孩子就讀的小學,學校代辦午膳,可參加也可不參加。不參加學校安排,家長可以送飯到學校去,但飯菜須經學校檢查。

  個別家長,不明校方的用意,頗有微言,指校方太多限制,怎麼飯菜都要檢查,不合情理吧。

  校方解釋這是對學生的關心,其中一項規定午膳不許飲汽水,特別是某牌子的汽水,學校午膳剔除汽水,檢查外送飯盒,避免家長帶汽水給孩子。還有一項規定,對於在學校搭食的學生,則限制家長「加料」,拒收添加的餸菜,校方嚴格處理,目的使同學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分肥胖。

  有些媽咪反應強烈,批評校方行為霸道,「我的兒子吃什麼與你何干!」我支持學校的措施,平日街上遇到肥胖的學童好像增加了,各國將十月十一日定為「世界肥胖日」,正是有感於肥人不斷上升,每五名小學生即有一人超重,香港肥仔佔小學生總數二成,十人之中便有兩個,比例頗高。學童肥胖的原因,主要由於飲食習慣造成,孩子只求好飲好食,在校外午膳的同學經常吃撈麵、薯餅、咖喱角、炸魷魚、腸仔、燒賣、豬柳包、炸豬扒,一日飲兩三罐汽水,少吃蔬菜,長期積聚過多脂肪。

  孩子超肥,媽咪要負責任,有些媽媽對孩子肥胖不以為然,「順其自然啦!」有些媽媽甚是欣賞,「阿囡係babyfat,長得圓圓潤潤,多可愛。」也有為孩子分辯的媽媽:「我個仔好墜手,他不是肥,摸落好實淨。」有些媽咪擔心孩子營養不足,「阿仔發育時期,食多的沒有壞,慢慢長高就會瘦。」有些媽媽認為孩子天生肥胖:「他是家族遺傳,爸爸肥胖,他跟着肥胖。」沒有替孩子控制體重的意識。

  可沒想過,孩子胖了影響心理成長,孩子自知體型笨拙,動作遲鈍,不想參加體育運動,迴避學校群體活動,性格內向,漸趨孤獨。調皮的同學拿來開玩笑,暗起花名,失了自尊,影響成長中應有的社交生活。這是健康以外帶來的問題,媽咪可得為孩子設想。

  學校規定午膳不設汽水,限制家長送食物「加料」,是避免學童飲食過量,身體過胖,我當作校方的一片苦心,「限制」未必不好,「自由放任」未必盡是好事,看事情效果得益。同學仔少喝點汽水沒有損失,反而習慣了健康飲食。

  近年有些學校與社團合辦控肥計劃,從學校做起,加強向同學灌輸飲食知識,講解保持健康的方法,推行「三低兩高計劃」,「三低」包括低油、低鹽、低糖,限制孩子飲汽水及糖分高的飲料,達到「低糖」指標。同學在街輕易買到飲品,需從教育做起;「低油」、「低鹽」則要家長配合,每日煮飯時有意識控制分量,教孩子多吃蔬果,多飲奶類,以增加纖維及鈣質。參加控肥計劃的學童,喝脫脂奶,減喝糖分高的飲料,多吃水果,多飲開水,增加運動,體重明顯下降。

  控肥計劃這一類活動,在有限範圍內推行,有待擴大到社會層面。我以為重在日常教育,教與做並進,適當的限制措施是需要的,讓同學一起去做,使孩子日常生活中成為習慣,少吃肥肉,麵包不要塗過多牛油果醬,粟米杯代替薯條,脫脂奶代替汽水,每星期減少零食次數。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