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主張減稅和放寬監管,經濟學者將他與里根上任時相提並論,因為兩人都支持減稅撐經濟。雖然「特朗普經濟學」細節未詳,一些經濟學者認為短期有利美國經濟。不過,美國經歷次按危機及金融海嘯,遺留負面影響至今未完全消散,高負債、低增長這些美國經濟基本面仍不易轉變。
特朗普在競選活動時以慘淡形容美國近數年增長狀況,批評經濟無法創造大量職位、收入增長低。確實,過去八年美國聯儲局一直使用量寬、超低息這兩大武器工具,但由2009年經濟衰退結束後,美國經濟年增長率平均只有2.1%,增長水平是1949年有紀錄來最弱。雖說美國經濟現在沒有衰退,實際上也在增長,失業率跌至4.6%,接近全面就業水平。不過,為何美國經濟總是無法重返過去繁榮景況?
由1995年至2005年,美國科技業迅速發展,很多重要創新科技在這段期間內產生,汽車、航空、智能手機、科網等領域取得爆發成就,為美國經濟增長帶來重要貢獻。可是,近年科技創新發展速度,相對1995年至2005年放慢了不少,創業率也相對降低,企業高層對投資新科技熱情降溫。美國科技創新精神倒退,無可避免打擊未來美國經濟增長。與此同時,奧巴馬針對金融業的監管規則嚴厲程度加劇,金融業盈利受衝擊,削弱整體經濟活力。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在奧巴馬首兩年總統任期期間,曾經率領奧巴馬的國家經濟委員會,薩默斯當時提到「長期停滯」現象,抱怨民眾只是想儲多些錢,不想投資,企業對未來增長悲觀縮減開支。2008年金融危機後,有一段長時間美國家庭和企業忙於降低負債水平,消費和投資開支縮減,抑制經濟增長。過去八年時間,美國人已經習慣低收入和低增長的日子,經濟死氣沉沉缺乏活力。
「特朗普經濟學」此時冒起,提倡擴大財務刺激政策,美國人開始對前景有所憧憬,期待扭轉美國長期以來經濟復甦力度疲軟形勢。然而,大規模減稅、增加基建開支等這種財政刺激方法,所起作用未必持久。美國政府負債沉重,如果特朗普一方面減稅,另一方面大幅增加基建開支,意味政府稅收減少,但開支卻擴大,一旦財政狀況因此大幅惡化,美國主權評級或再次面對被調低風險。倘若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壯大,關稅長期大幅提高,拖慢經濟動力,長遠而言反而成為經濟增長一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