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畫家歐陽乃沾最近出版了一本速寫選集,題名為《寫街頭,畫巷尾》,主要選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的作品,也主要集中在街景題材,這是很有趣的構思。翻開這本速寫集,只覺一陣似曾相識的香港風情撲面而來,那種老舊的溫潤的情味令人痴迷,也令人惆悵。
不知為什麼,看到那些雜亂潦草的大牌檔,就有一點淡淡的哀愁。九十年代的街頭,還有不少這類「大眾食堂」,餐具不講究,食物卻有「鑊氣」,座位臨街噪雜,食客倒像親朋。那是巨變的歲月,回歸前後,政治風起雲湧,而民間生活仍有條不紊。大牌檔養育了多少代香港窮苦打工仔,現在這種代表香港草創時期安貧樂道精神的街邊攤檔,早已被快餐連鎖店趕盡殺絕,老香港也一點點在時代背景裏淡去了。
當年的街市也充滿街坊鄰里的風情,賣菜的菜都堆在地上,賣海味的一個透風棚子下吊着數十條半人高的魚乾,早市地攤上有日用品雜貨供應,一條帳篷遮風擋雨街坊怡然作麻雀耍樂……在國際大都會森然冷漠的廣廈陰影裏,原來還隱藏着一個充滿濃烈人間情味的世界,而那裏才是我們的原鄉。
速寫留下生活原貌,因為速寫不能虛構,不能隨意擺弄,要忠於現實,忠於即時的感受,在記錄下眼前風景的同時,不經意地留下社會真實的風貌。這在當時看來似乎沒什麼稀奇,但隔了相當的歲月風塵看過去,這些畫面陳舊而迷糊,似假還真,而偏偏它們卻能撩起你心底某種微妙的回應,好像一個小石子投進去,盪起一層層漣漪,於是你覺得生命中有一些幾乎已失去的感覺,微苦回甘,又悄悄回來了。
老畫家站在街角,選定一個角度,以他敏銳的眼光審視眼前的景物。他對這些地方熟悉得像自己的家一樣,他觀察它們就像巡視自己生命的軌跡。他以自己的畫筆留住某一個歷史的瞬間,把紛亂的世相定格,將人情物理賦予一種美的意涵,因此那些線條看起來都飽蘸了他的情意,都引起讀者內心共鳴。
畫家為每一幅速寫配了一小段文字,好像電影的畫外音一樣,作一些必要的說明,寄託一些感想,有時也寄寓一點幽默。「正街的早市」寫道:「近年街上不准擺擋了,街上清靜了很多,但少了人味!」民間生活的喧囂,聲聲入耳有親切感,這就是「人味」。
「文化中心廣場即景」,短文中將銅雕獨翼巨人擬人化,對鐘樓伯伯傾訴:「我是你身邊銅人,出世就天生殘缺只有一隻獨臂。我和你老人家真是天殘地缺的一對,我們在這裏好好地相依為命吧!」
文字是畫家心聲,是他對這個城市的感覺。在用線條描摹生活細節的同時,一段短短的文字,使畫面多了一重精神的呈現,好像老畫家與他生活的地方,時不時有一些對話,訴說一點心事。
乃沾先生的速寫,不論畫面有多龐雜,也不論場面大小,總是給人一種真實生活的鬧哄哄的感覺,那甚至是攝影作品都難以表達的。速寫做不到攝影的全真記錄,但速寫線條烘托出來的那種味道,卻遠在真實生活的刻板記錄之上。人與景物水乳交融的熨貼接觸,看似潦草實則得其神韻的線條呈現,整個畫面的構圖中輕重、疏密、遠近、動靜的有機布置,在在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所以欣賞過程中,總好像聽到那些生活交響曲,聽到喧騰的市聲,聽到城市生命力的蓬勃宣泄。
筆者不懂速寫,但看到那些複雜得分不出頭緒,人與景物糾結在一起的畫面,總是對畫家的技巧佩服得五體投地。那些看似凌亂的線條交織在一起,你會擔心分不清楚彼此,會擔心因為層次處理不當,顛倒了前後左右,使人與物互相干擾,把畫面攪成一團亂麻。
所有的作品都亂中有序,靠的是畫家的經驗。我甚至猜測一個沒有經驗的初學者應該如何開始一幅速寫?人與景物互相重疊下,如何把他們的輪廓理清?前後左右上下高低,如何分布?想來想去,只能有一個辦法,就是可能要從最近的人或物畫起,先畫最前面的,然後把後面不同人物景物的線條一層層再添加上去,這樣才可避免後面的線條干涉前面的線條,才可做到層次分明,亂中有序。
但從最前面的人或物先畫起,卻需要畫家對整個畫面先有一個總體的把握,不能隨意穿插點染,否則到最後,整個畫面將失去均衡感,失去基本布局。這就要求畫家應該先選對自己的角度,先有通盤的觀察,眼前無畫時,心中先有畫,然後自己將心中的畫拆解了,從最近處着手,一層層添加,巧妙避免線條互相干擾,小心處理空間位置的透視,這簡直是一個履險如夷的過程。
一幅速寫能讓人看出其中端倪,能讓人感受到場景的狀態,感受到栩栩如生的氛圍,最基本的要求是先要讓人覺得真實,假如線條互相干擾,一點點錯置已經足以敗壞整部作品。我相信再有經驗的畫家,都難免在細節上犯錯誤,因此要選出自己滿意的作品,集合成一本書,那是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銷毀很多心血之作之後才能做到的。
仔細翻閱之下,發現一個有趣的細節。「書香逐曉風」畫的是香港大學校門口的台階,有幾個人影在台階上落,奇怪的是,大門口台階的線條,毫無例外地穿過那些人的形體,也就是說,本來應該隱在人體後面的台階線條,居然都重疊在人體上。這當然是不符現實的,也不符速寫的規則,但畫家為什麼要這樣處理呢?筆者感覺,那是一個相對比較簡潔的畫面,線條破格處理,不至於造成畫面混亂的惡果,因為打破慣常手法,卻讓人覺得新鮮、活潑,別有意趣,好像畫家走筆至此,突然福至心靈,想要玩一點無傷大雅的花樣,也讓讀者分享他那份微妙的童心。
除了市井之外,畫家也勾勒了一些城市風貌,像汀九橋、西貢沙田河山大橋等,畫面空曠,景色宜人,是香港另一種風味。
欣賞速寫在我是罕見的經驗,原來樂趣不少,歐陽乃沾這部畫作,值得向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