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0年期國債昨日首次升至0.1厘的目標水平。數日前日本央行入市買入債券,希望遏低孳息,控制在零附近的目標水平。這反映出,隨着全球債市受到股市回暖和通脹預期上升的影響,日本央行控制債券孳息的努力宣告白費,而孳息急升拖累日本經濟再度轉弱,更難解決長時期的通縮問題。
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11月8日當選後,市場相信他的新措施將會推高美國通脹率和利率,令債券的投資吸引力大減,債市出現資金逃亡潮。彭博巴克萊全球總體債券指數11月跌4%,為該指數1990年創立以來最大跌幅。
另外,該指數市值上月蒸發1.7萬億美元(約13.26萬億港元),亦是記錄高位。資金主要換馬到股市,令同期全球股市增加6350億美元。
一直反映未來長時期利率走勢的美國30年期國債孳息,在特朗普贏得大選後,至今已大幅攀升兩成二,孳息更突破3厘。財資界人士估計,美國10年期長債孳息有可能在未來4至5年內升至6厘的水平,即較現時高出一倍,可見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為挽救經濟買入國債,促成的債券牛市,正式宣布結束。
以日本為例,10年期債息在2月份央行實施部分交易負利率制度後,債息不斷回落,7月份更見-0.287厘的歷史新低,其後負利率反而令債券價格下跌,令債券孳息在年中大幅攀升,日央行因而在9月份宣布實施「孳息率曲線調控」政策,目的是要讓孳息長期控制在接近零的水平。但政策推出後,孳息僅在最初數天稍為回落,其後卻繼續攀升,至周五更升至0.1厘的水平。
孳息不斷攀升,大大違背了日央行對債券市場扭曲操作的原意,日央行原希望遏抑孳息升勢,使融資成本不再持續增加,刺激經濟復甦之餘,亦令持有大部分國債的日本當地投資者不再蒙受重大損失。但事與願違,債息不跌反急升,日本央行更難扭轉過去10年間持續通縮的局面。
日本央行的債券扭曲操作在推出之初,金融界已認為不易為之,因而不被大部分人士看好。現在再加上全球債市大失血,相信日央行企圖控制債券孳息的行動已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