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特朗普新政對港貿與投資影響(一)

時間:2016-12-12 03:16:14來源:大公網

  圖:分析認為,特朗普與全球化背道而馳的孤立主義新政策綱領,或改變二戰以後形成的全球經貿和地緣政治格局,並對內地和香港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資料圖片

  特朗普勝選雖被稱為是近年來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其背景卻是在持續多年全球化浪潮之後、美國國內長期存在的就業崗位流失、收入分配不公和非法移民日增等諸多深層次矛盾的總爆發,民眾用選票向傳統政經模式說不。可見特朗普「意外」入主白宮,實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其與全球化背道而馳的孤立主義新政策綱領,有可能改變二戰以後形成的全球經貿和地緣政治格局,並對內地和香港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王春新

  特朗普以新政策主張入主白宮,是在美國經濟於金融海嘯後經歷八年的復甦乏力之後,各種矛盾借機爆發的結果,其背景與上世紀三十年代羅斯福新政出台有許多相似之處。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後,美國陷入了長時間的經濟蕭條,失業高企,社會動盪,人心思變,羅斯福就任第32屆總統後提出後來被稱為「新政」(The New Deal)的一系列政策,其核心是三個「R」:改革(Reform)、復興(Recovery)和救濟(Relief)。今次特朗普在競選中提出的一系列政綱,不但與奧巴馬政府現行政策大多南轅北轍,與過去數十年美國推行的政策也有所區別。概括而言,特朗普新政也包括三個核心內涵:保護、變革和刺激。具體來看:

  新政主要內涵

  一是保護,即奉行貿易保護,此乃特朗普新政的一大特點。特朗普是次參選首先打着保護本土利益和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旗號,具體政策主張包括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談判或直接退出、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把中國標籤為匯率操縱國並徵收45%的高額關稅等,試圖以此來保護本土製造業,為中低工薪階層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這些主張為特朗普贏盡東北部幾個傳統工業基地的選舉人票,並把他直接送進白宮。由於貿易保護主義主張與半個世紀以來的全球化潮流背道而馳,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憂慮。  

  二是變革,即從供給側推動結構性改革,回歸自由市場。這是特朗普新政的另一個特點。首先是減稅和簡化稅制。針對美國稅法過於繁複,特朗普提出把個人入息稅的稅階由七個減至三個,最高稅率由39.6%下調至33%,企業所得稅更由35%大幅下降至15%。同時企業於海外班師回美可享受一次性稅務假期,稅率由35%降至10%,以吸引如大型科技和製藥等企業把數以萬億美元的資金調回美國。其次是廢除奧巴馬醫改和簡化政府監管。由於奧巴馬醫改方案令大部分人的保費增加,也造成企業成本上升,故廢除奧巴馬醫改可以減輕消費者和企業負擔。與此同時,特朗普也提出要加快藥品審批過程,並簡化政府監管,指若未來要增加一條監管條例,就要同時廢除兩條監管條例,監管立法的要求防止法例過於繁複,干預市場正常運作。此外,市場預期在特朗普主政之後,對金融業的嚴厲監管也有望放鬆。第三是嚴格限制政府人員和權力膨脹,通過自然流失減少聯邦僱員人數,凍結聯邦政府招聘,確保聯邦政府規模逐步減少,盡力減省政府行政開支。

  三是刺激,即以推動基建和開發能源等建設刺激經濟。這是特朗普新政的第三大特點。針對美國交通基建長期老化以及大量能源尚未開發利用等問題,特朗普提出增加基建投資,於未來十年投入一萬億美元以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大力開發蘊藏價值逾50萬億美元的本土石油、天然氣和頁岩氣項目,同時還要推動橫跨美國和加拿大Keystone油管項目重新上馬。由於推動基建的資金將來自公私合營項目以及企業借稅務假期從海外調資美國,而不是依靠增加政府開支,因而不會顯著影響美國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與當年羅斯福新政主要依靠擴大政府開支有明顯不同之處。

  全面推行難度不小

  上述可見,特朗普即將推行的是孤立主義的經濟發展促進政策,一邊實施美國優先策略,極力保護本土市場,另一邊精簡稅制,簡化監管,推動基建,吸引資金回流和擴大商業投資,希望達到經濟增長率倍增的目標。現在的問題是,特朗普的算盤能否打響?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全面推行貿易保護主義說易行難。美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主要成員,對其他成員全面大幅度提升關稅,必然會受到WTO規則的制約,而且還可能遭到對手的報復;而大打貿易戰必然是傷人害己,對美國實在沒有好處。與墨西哥等國重新商談自貿協議,也將是費時費事,並非短期內可以見效,而且美國大部分被轉移到海外的製造業崗位一去不復返,重啟談判作用不大。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近日公布他上任後100天政策計劃大綱,聲稱在其上任第一天,就要執行將美國從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撤出的命令,更稱TPP對美國而言是潛在災難。鑑於TPP政治考量居多,監管條例繁雜且並未正式實施,特朗普宣布退出可以看做是走向貿易保護主義的姿態,但對現行的全球貿易並沒有多大影響。

  更重要的是,美國共和黨一向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如果特朗普提出過於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可能會受到黨內力量的反對和制約,或者需要作出原則性修改,甚至難逃被否決的命運。可見,特朗普的貿易保護傾向的確值得警惕,但相信還不至於把美國一手建立並運作逾半個世紀的全球貿易體系全面推倒重來。

  儘管如此,中短期內特朗普推行貿易保護,即使在WTO框架內仍有許多招數可用,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此外還有產品安全、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知識產權保護、勞工標準等隱性方式。

  實際上,美國自金融海嘯發生後就開始從倡導自由貿易迅速轉向貿易保護,而且是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最起勁的發達國家,自2008年以來對其他國家或地區共採取了600多項貿易保護措施,佔二十國集團(G20)成員貿易限制措施的四成左右。僅去年就採取了90項,位列全球之首;平均每四天推出一項,出台密度一時無兩。名義上是對外國企業實行不公平貿易調查,實際上是貿易保護行為,企圖限制外國貨進口。特朗普上台後,上面提到的反傾銷調查等手段將會更頻繁地被採取,全球貿易活動將因此而蒙上陰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