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馬師曾與紅線女》是首部按年份全面記錄馬師曾與紅線女生平的一冊專著\大公報記者周怡攝
【大公報訊】記者周怡、王豐鈴報道:由中華百科出版社出版的《馬師曾與紅線女》新書發布會,昨日於三聯書店灣仔文化生活薈舉行。本書作者、馬師曾與紅線女長子馬鼎昌介紹,這是首部按年份全面記錄馬師曾與紅線女生平的一冊專著,他希望此書能讓子孫後代認識和珍惜傳統文化瑰寶。
圖文講述馬紅大師路
出席發布會嘉賓包括中聯辦宣文部部長朱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資料館館長楊可欣,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李大宏,軍事評論員、馬師曾與紅線女次子馬鼎盛,廣東省政協原副巡視員、史學家高宏的,紅線女藝術中心書記練行村,以及馬師曾與紅線女的親屬和好友等。
朱文表示,本書用編年的形式,配以大量圖片,用獨特視角展現了兩位大師對粵劇事業和國家的感情。他希望香港與廣東兩地有更多合作交流,推進粵劇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能夠在母親紅線女逝世三周年內完成此書,已滿足心願,完成該做的事了。」馬鼎昌表示,當下的香港,需要馬師曾與紅線女的愛國情懷。
二○一三年十二月八日,母親紅線女離世,馬鼎昌心中湧起強烈的衝動,希望將父母不平凡的一生用圖文記載下來。「馬師曾和紅線女不僅是我的爸爸和媽媽,他們還是當代粵劇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組合,他們的藝術造詣,更是中國當代文化藝術殿堂上一對漢白玉般的基石。」馬鼎昌表示,展示父母過去一百年來的藝術生活,可見證今天祖國的和平繁榮、康樂強盛來之不易。
為了展示馬師曾和紅線女百年歷程,馬鼎昌用了一年多時間搜集他們的資料,「着手落實後才發現,難度之高超乎我的預想。」他在本書後記中提及,父親六十四年的生活大半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戰火與災劫令很多有形與無形的資料散落或消失,而母親的文字和圖片資料也僅存一、二成。因此,他先後向在美國的大家姐馬淑逑、堂家姐馬鑫舒,在香港的弟弟馬鼎盛,以及在加拿大、廣州的親人收集照片文字等相關材料。同時亦獲得了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文廣新局、紅線女藝術中心以及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等機構的支持和朋友的協助。
與大公報亦有淵源
本書的特邀編輯高宏的坦言:「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協助完成此書,感到既光榮,又艱巨。」本書含一千多張具有歷史價值的照片,他之所以夜以繼日地完成,皆因感佩於馬師曾與紅線女對粵劇藝術的卓越貢獻,以及兩位藝術大師的愛國情懷。「他們持之以恆、扎根於人民大眾的藝術實踐深深感染了我。」
馬鼎盛致辭時說,從一九二七至四一年這十幾年時間,既是香港粵劇亦是馬師曾粵劇事業的鼎盛時期,夫妻二人一個編一個唱,「紅腔馬調,珠聯璧合。」他說,「中華民族海納百川,包容所有民族的聲音、語言。二人在整個中華文化中是一道浪花,後面還會有長江後浪推前浪。」因此在他看來,粵劇文化需要代代相傳,不應像流星一般消逝,本書則在其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馬師曾與紅線女,和《大公報》之間亦有淵源。《大公報》前總編輯曾德成曾在隨筆《懷念紅線女》中提到,紅線女與馬師曾當年北上,《大公報》前社長費彝民從中發揮過重要的穿針引線作用。而此次《馬師曾與紅線女》書中亦記錄了二○一三年《大公報》廣東分社成立儀式上,紅線女出席並擔任《大公報》廣東分社榮譽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