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從《中華英雄》看舞蹈團突破/李 夢

時間:2016-12-07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鋪滿整個舞台的黃沙為劇中重要道具

  香港舞蹈團根據知名漫畫家馬榮成經典作品改編的《中華英雄》,上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看過舞作後,我身邊不少關注本地舞壇的朋友都覺得:女主角潘翎娟憑藉飾演女惡魔瓊天一角實現突破。我卻覺得,不單潘翎娟憑藉該劇完成一場舞技與情感表達上的探索,香港舞蹈團也藉此機會,在原創舞作的內容與結構上,呈現出諸多新意。

  改編原著 成功例子

  先說內容。香港舞蹈團此前的作品,有相當一部分專注中國傳統文化(如水墨畫、書法和民間風俗等),而最近幾年,舞團分出更多心力,試圖尋找本地文化與傳統中國舞的關聯之處。此前的《風雲》與今次的《中華英雄》,均根據上世紀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港漫改編,嘗試將舞蹈作品置於香港流行文化情境中,既契合今人懷舊心理,亦有助於擴闊傳統中國舞的敘述空間。

  舞團藝術總監楊雲濤今次揀選漫畫迷熟知的《中華英雄》入題,一則為呈現所謂東方式悲劇英雄「天煞孤星」的傳奇經歷,二來也因為原著中頗多打鬥與衝突場面,足以增添舞作的視覺快感與情緒張力。《中華英雄》系列漫畫共有一百多回,難以在一場數十分鐘的舞作中完整呈現,唯有砍去枝節,單保留最具普適性且能引起觀者共鳴的情節。因此,舞劇通篇圍繞兩場決鬥展開,上半場爭鬥發生在男主角華英雄與對手無敵之間,下半場則是華英雄與親生女兒華文英(瓊天)的一場生死對決。

  舞作上半場充滿快意恩仇的男性荷爾蒙,下半場則摻雜父女情仇與家國愛恨,感情戲份更重一些。所謂改編恰當的舞蹈作品,既能讓看過原著的讀者尋回閱讀的快感,也能令到不了解原著劇情的觀眾順暢投入劇情,而不至於如墜五里霧中。從這一點看,楊雲濤與香港舞蹈團今次改編《中華英雄》,不失為一個成功例子。

  結構鋪排 略有不足

  結構與情緒鋪排方面,此次《中華英雄》不單在道具(鋪滿整個舞台的黃沙象徵滄桑與悲涼)與舞台空間(多用對角線式構圖,強調對峙與衝突感)上花費頗多心力,對於舞蹈結構之起承轉合亦有頗多嘗試。舞團此前編創的作品,有時在結構上並不十分順暢,不時予人這樣一種觀感:作品中的段落單拎出來都好看,但串聯在一起,不知怎的,時常少了些一氣呵成之美。在這部作品中,由愛及恨、由求解到無解的過程推演得自然且生動,華英雄與華文英一對父女性格與命運的呈現亦盡興,唯上半場對東洋武士無敵生平的交代略有不足,他與妻子桃子感情線的出現及發展亦不免予人突兀感。另外,場景間轉換時每每熄燈,對於舞作的流暢性也有些隔阻。海潮的沙動畫雖好,在舞段間穿插,卻並未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反而顯得有些刻意。

  不單潘翎娟,香港舞蹈團黃磊、李涵與袁勝倫等舞者也貢獻了出色的表演。袁勝倫飾演的鬼僕,兩臂殘缺,面容遭毀,唯忠心侍主且心地善良。舞者綁住雙臂,遮去面容,單以肩頸與雙腿動作詮釋人物性格,出場不多,卻予人深刻印象。李涵此前常扮演氣質溫和的書生,今次演出反派無敵,在燈光師與配樂的呼應下,講盡其性格中的絕情與脆弱,唯跋扈的氣焰略遜。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男主角華英雄的飾演者黃磊。華英雄背負國恨家仇,身懷絕技,善良隱忍,卻是注定孤獨一生的悲劇英雄。黃磊演出這一角色時,需得在張揚與內斂之間找到一處適當的平衡。他的數段獨舞以及他與潘翎娟的雙人舞段落編排出眾,且舞者對於其中情緒高低起落的拿捏,亦頗有一番心得。

  (香港舞蹈團供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