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過身後,骨灰安放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靈灰閣。隔年的清明節,第一次去拜祭,感受頗深。
靈灰閣的安放位置,是按宗教分類的。婆婆是基督教,所以跟其他教友的骨灰放在一起。那天,走進大堂,一個不貼切的形容詞鑽進腦海:鳥語花香!這四個字當然不適宜形容當時的場景,只是對比起拜神區,沒有了煙霧瀰漫,不致令人淚水汪汪,就特別感到……心曠神怡。
好容易找到婆婆的靈位。想到瓷牌後面就是她的骨灰,有點神傷。媽媽拿出一塊臉巾,沾一些水,為婆婆的相片清潔,再換過掛在兩旁的小鮮花,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和媽媽兩個人望着婆婆的相片,如果是電視劇情,應該是回憶過去跟婆婆相處的點點滴滴吧。但現實是,很快就「你眼望我眼」,五分鐘後就決定離去了。
之後,我們拜祭時都會為婆婆祈禱,算是加了一個環節。但這個經驗令我想到,一向討厭的拜神儀式原來有它的現實意義:一班親戚同心合力,你負責點火,我負責燒香,過程中時而七嘴八舌,時而專心拜祭,這些繁瑣的工序,有時反而幫忙打開一家人的話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