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地下文具店》 實景演出\何俊輝

時間:2016-12-06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地下文具店》是一場場緊貼當年生活特色的戲

  葉萬莊導演、劇本集體創作的《地下文具店》是由糊塗戲班與「銀之文房具」合辦的環境劇場作品。

  「銀之文房具」是由收藏家鍾燕齊開設的一間民間文具博物館,裝修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文具店模樣的博物館中所陳列的大量舊款文具、精品、玩具、體育用品和節慶玩意,多為舊式文具店結業後所剩之物。博物館由今年三月於新蒲崗的工廈單位(跟糊塗戲班的基地為鄰)開始運作,基於消防、工廈條例的限制,加上鍾燕齊想參觀者深入了解文具、文具店在網絡世代、地產蓬勃世代的意義,而非只是掀起一陣子參觀和拍照熱潮便算,於是平日只容許學校團體參觀及參觀時不准拍照。是次《地下文具店》的多場演出,正是個好時機讓觀眾透過看戲順便參觀「銀之文房具」。

  懷舊溫馨 時光倒流

  觀眾進入第一個演區,便在打扮、演繹得冷酷型格的演員葉萬莊(看來飾演「振興經濟委員會」的高層/成員)安排下收到一份「機密文件」(場刊),文件中的剪報、文章加上葉萬莊親自播放的幻燈片概述了文具業(店)在香港的經營狀況,可見在租金不斷飆升兼使用電腦手機者急增令文具需求急降的情況下,不少舊式文具店不是結業便是轉裝修或把部分店面轉營為賣一些跟文具無關的商品。

  概述經營狀況的台詞編寫、演繹略帶「文具店被淘汰是應該的,別阻礙地舖租務市場發展」的口脗,可是從編寫到葉萬莊的演繹又予人不夠硬朗不夠貪錢之感,筆者看的首演更見葉說話時頗緊張和有點甩漏,令觀眾未能強烈感受到文具店與地產業/經濟發展對立的嚴峻社會氣氛。

  扮相冷酷的魏綺珊於幻燈播放結束後帶領觀眾到地下文具店「銀之文房具」,「地下文具店」指地舖租金貴令文具店搬上工廈非法經營。剛進店和演出時會聽到《每當變幻時》、《童年時》等經典歌曲,在視覺上觀眾能大開眼界地見到店內陳列了舊款鐵甲人、豬仔錢罌、水泡、白兔燈籠、木間尺、風箏、西瓜波等琳琅滿目的貨品,使觀眾像穿越時空般走到幾十年前香港的平民社區,可更投入地目睹一場場緊貼當年生活特色的戲。

  現今的店舖大多數是顧客拿到貨品後在收銀處付款接着離開的純買賣關係,劇中的昔日文具店老闆(葉萬莊分飾)卻除了詳盡向牛黃妹(似小學女生,魏綺珊飾)講解使用墨汁、墨盒的秘技外,更容許牛黃妹在店內做家課,最意想不到的是,老闆竟心軟地冒牛黃妹的家長簽名以令成績一時失手的她不用遭父母責罵;冒家長簽名的不誠實,跟老闆像個父親般教導小顧客肥仔(陳志健飾)做個好人的編排,看來在角色處理上不連貫得突兀,幸好「教仔」戲的內容相當有趣,包括老闆叫肥仔勿沉迷炒閃卡和賭博時(後來肥仔成為炒樓的地產經紀便盡顯心思),竟叫肥仔先交出二百元供日後消費作扣減之用,以防胡亂花/賭錢。

  更過癮的是,肥仔於店內盜竊,老闆竟用罰肥仔寫書法和查字典代替報警,「給小朋友一次機會」的心態赫然令筆者想到那段冒簽名戲強調的並非不誠實,而是一份對後輩的信任和人情味,人情味和人與人之間真摯細緻的相處過程能為老闆、顧客帶來深刻的回憶,現今的店舖根本不能締造這種回憶。

  經營結業 抉擇難定

  牛黃妹與肥仔找街坊(觀眾)幫手寫書法、查字典,身處網絡世代看來很久沒寫書法、查字典的觀眾在參與這兩項活動時非常雀躍,用毛筆跟用手指在屏幕輸入新細明字體、查字典跟用網上搜尋器找字的意思,就正如鍾燕齊於「演後談」拿送網絡表情符號給女友跟送一朵真花給女友作比較一樣,兩者帶來的生活體驗截然不同,接觸實物、傳統的做法往往多了一份活生生、難以言喻的美妙生活質感,當中或包含某些歷史意義的傳承,怪不得鍾燕齊會慨嘆港人一味沉迷高科技產品,不像日本人般享用高科技產品之餘也重視實體書、文具在生活中的地位。

  魏綺珊的外貌不像頑皮粗魯的牛黃妹,高大不胖的陳志健更不像肥仔,偏偏二人演戲時都能把小朋友的心態、說話特色和身體舉動演得傳神。比起演「振興經濟委員會」高層/成員,葉萬莊演文具店老闆便神似、自然得多,尤其具溝通上的親和力、解決難題時的從容及有慈父或扮嚴父的感覺。

  創作人安排文具店老闆拿着環保鉛筆指文具跟大自然並非對立(很多文具用木材製造),並慨嘆現今的生意人大多重視成本、銷售額而沒勇氣提供更有社會意義、更多元化的產品,如何局限了生活的可能性。這成為觀眾看完這段戲後可帶進日常生活中作思考的課題。

  除了兩個小朋友角色會就若干昔日香港生活話題向觀眾發問並作簡單交談外,劇末更有一個讓觀眾難以抉擇的互動環節,就是有人出一千四百萬元收購歷史悠久的文具店令老闆不知如何是好。

  老闆一方面年老多病想退休加上無家人接手經營,得到一筆錢醫病過活有何不好?另一方面又捨不得犧牲多年的店中物和街坊情,有了錢卻失掉獨特可貴的生活情趣,值得嗎?

  鍾燕齊於「演後談」說現實裏不少文具店老闆也遇上劇中老闆的心理掙扎,老闆決定不到是否要那一千四百萬元,便聆聽每一位觀眾如何抉擇,沒標準答案的思考過程使觀眾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和看清楚自己跟社會變遷的關係,正是全劇最有力量及意義的地方。

  (相片由糊塗戲班提供,攝影:Joshua Cheung)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