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古代名窰白瓷器皿大多素淨,甚至無紋飾,不入俗眼,現今一般收藏家不大感興趣。況且,如唐代著名白瓷(河北邢窰所燒製者),以及北宋定窰器(河北曲陽縣出產),傳世數量極稀;雖堅薄瑩潤、欺霜賽雪(陸羽《茶經》指邢窰「類銀類雪」,詩人皮日休亦稱那時白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但要蒐求真品,好比大海撈針。
反而明、清兩代的白瓷塑,像福建德化者,最獲收藏家青睞;尤其是明朝嘉靖至萬曆期間何朝宗塑燒的白瓷塑觀音像,生動傳神,把「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古畫風現諸瓷雕上,更為真賞者渴求。
其實,說到白瓷雕塑藝術,竊以為比較獨特而另具風格者,乃介乎五代至北宋期間所塑燒的一些珍品。像附圖,就是那時南方窰燒的白瓷塑龍杯。造型誇張大膽,帶點神話色彩,特別是口部下方長長地兜出,配合上方一排尖齒;表面上惡形惡相具威勢,但細賞之下,卻感趣怪可愛和有創意,把雕塑藝術和日常用器結合一體。本來,那時瓷器有「南青北白」之稱;此器竟然出自南方窰,卻非南人擅製的青瓷,而又能如此精美,實屬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