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各大行分析師預計,亞洲市場將於2017年面臨「美元荒」。自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資金加快流出亞洲,據德銀數據顯示,單在十一月,有約150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資金由亞洲債券和股票市場流出,接近今年以來流入資金的30%;而資金流出亞洲的最大原因,是美元升值和特朗普政策,投資者推測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將影響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前景。
上月股債走資1170億
德銀、花旗、摩根士丹利和法國興業銀行等投行本周分別提出警告,預計新興市場於明年的「痛苦」將會加劇,皆因美元兌新興市場貨幣升值、美國聯儲局加息預期升溫,這些因素造成美元債務償還成本上升。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報告指出,對於以美元借貸的非美元借款者,償還債務能力將會受到挑戰,美元升值令到償債更為困難,亞洲地區這類借款人很多,新興國家和企業特別喜愛借入美元債務,規模達到3.2萬億美元。據分析員認為,未來亞洲地區的美國貿易狀況可能收緊,在海外流動的美元縮減,新興市場更難以為跨境貿易結算和償債。德銀策略師報告指出,美國總統大選後的新時代,美元資金源頭包括貿易、投資組合流入及發債均有機會面對風險,意味亞洲地區貿易盈餘降低,出口可能受保護主義損害。
德銀:已現美元融資壓力
據德銀表示,部分亞洲新興市場已出現美元融資壓力,菲律賓、韓國、馬來西亞和印度上周的融資市場出現美元融資壓力,隨着美國利率上升,更高波動性成為新常態,將影響美元流向亞洲地區。
市場揣測特朗普政府將增加財務開支,增長和通脹跟隨上升,美國聯儲局料會較預期加快調升利率,亞洲資產遭到拋售,馬來西亞貨幣兌美元本月以來跌6.1%,跌至4.4640水平,此為2015年9月來最低。資金外流拖累印度盧比兌美元本月跌約2.7%,新加坡元跌約2.4%,菲律賓披索跌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