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港產片《樹大招風》講述三大賊王的故事 網絡圖片
第五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上,《樹大招風》、《一念無明》、《七月與安生》三部香港電影獲得五項獎,港片的勃勃生機格外矚目。
連中三元難能可貴
陳可辛監製、曾國祥導演的《七月與安生》讓周冬雨與馬思純獲得並列最佳女主角,贏過最具競爭力的范冰冰。因《我不是潘金蓮》獲提名的范冰冰已獲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這是國際A類電影節大獎,圓形與方形畫幅的大膽探索,體現馮小剛導演藝術創新的膽略的同時,也給質疑范冰冰的表演留下一個理由。與范冰冰洗盡鉛華的素描表演相比,周冬雨、馬思純的表演更濃烈與直接,更易獲得華語評委的好感。馬思純兩度入圍金馬獎,更有附加分。所以,金馬獎頂着輿論大忌將影后由二人並列,情有可原。范冰冰親臨台北,先是出席金馬影展首映禮,再出席提名晚宴,體現出對金馬獎的尊重,她雖敗猶勝,贏得大度與從容。
《七月與安生》是香港製作團隊生產的內地題材電影,標準的港產合拍片。內地巨大的電影市場,讓香港電影人獲得十餘年創作與生存空間,但也制約了低成本的香港本地電影的成長。所以,《樹大招風》、《一念無明》這兩部純港片贏得金馬獎,更為可貴。
《樹大招風》以二十年前香港犯罪史上的三大賊王的真實事件為創作背景,虛構了三名惡名昭彰犯罪分子在香港回歸前夜企圖聯手,最終被造化弄人,黑暗梟雄終究遲暮消亡於新時代曙光來到之前。儘管該片在刻畫當年內地海關官員腐敗上有失真實、或存敗筆,但瑕不掩瑜,全片很好地再現了當年的香港風情,人物刻畫生動,三個故事線通過結構敘事的蒙太奇渾然一體,因而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剪輯獎、最佳原著劇本獎,這是含金量最高的兩個獎。在美國奧斯卡獎中,這兩項獎一般都被最佳影片攬入懷中,事實上,《樹大招風》確實微弱差距與最佳劇情片獎失之交臂。
《一念無明》講述的是當下香港一對心懷愧疚的父子如何面對過去的家庭故事,尚未公映,卻獲得最佳新導演、最佳女配角兩項獎。《樹大招風》三位導演也同時入圍了最佳新導演,他們是杜琪峯的門徒;而《一念無明》導演黃進的恩師則是曾志偉,但曾志偉落選於最佳男配角獎,黃進獲獎是對曾志偉最大的獎賞,也是對香港電影人傳承精神的肯定。
低成本中成就品質
《樹大招風》投資成本五百萬港元,卻匯集杜琪峯、任賢齊、陳小春、林家棟等主創;《一念無明》則是曾志偉出資二百萬港元拍攝,他本人聯合余文樂、金燕玲等明星零片酬主演。兩部電影的總投資加起來還不夠一位內地明星的片酬之多,這在內地影壇難以想像。這兩部港片在低成本中成就品質電影,體現出香港電影人的團結。團結一心傳承與堅持香港本土電影文化品格、培養創作新力量,這是《樹大招風》、《一念無明》能在金馬獎上突圍的成功原因。
今年,香港家喻戶曉的明星許冠文因台灣電影《一路順風》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雖然敗於內地戲骨范偉,但他的出現又代表着香港影人對台灣電影的支持,如同以陳可辛為代表的香港影人對內地年輕影人的扶持。
《一路順風》、《再見瓦城》是兩部入圍今年最佳劇情片的台灣電影,但與《我不是潘金蓮》、《樹大招風》相比還是顯得遜色很多,所以今年台灣電影雖獲二十二項提名,卻只贏得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紀錄片、最佳動畫短片等六項獎,其他重要獎項均被內地與香港電影瓜分。今年的台灣金馬獎成了內地金雞獎,這不僅是內地網友的調侃,特別是連最佳新導演獎都無緣的內地文藝片《八月》卻獲得最佳劇情片獎,更是引起台灣影迷與媒體的質疑。
就內地、香港、台灣三地電影產量而言,內地電影人佔領金馬獎獲獎名單不足為奇,這也體現出金馬獎的包容性。台灣電影的產量少,今年獲金馬獎年度傑出電影工作者獎的是三十四歲的趙德胤,他是緬甸人,十六歲時到台灣讀大學,《翡翠之城》、《再見瓦城》同時入圍了今年金馬獎。他能被金馬獎單獨褒獎,體現出台灣影壇對扎根台灣的年輕影人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