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湛江看海/徐貽聰

時間:2016-11-28 03:15:49來源:大公網

  日前,與幾個朋友結伴,在廣東的湛江過了幾天,主要是去看它的海。

  地球上超過百分之七十的面積被海洋覆蓋,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與海有關。我們中國的海洋廣博,海洋資源豐厚。

  海洋看起來都一樣,但每個國家的海千差萬別,各有特色。湛江的海也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我出生的地方離大海比較遠,因此我對大海的認識和感情不是從小開始就有的。通過幾十年間同大海的幾次接觸,我對大海經歷了一個由憎惡到喜愛的演變,如今則對它寄有深情。

  對大海的「憎惡」,源自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同大海的第一次「見面」。那是在解放戰爭期間,應該是一九四六年的秋天。抗戰剛勝利未幾,國民黨政府就在蘇北開始了內戰。我們一家在解放軍的保護下,從蘇北向東北轉移,需要從山東渡海去遼寧。記得是在一個黑漆漆的夜晚,幾百口人乘坐一艘貨輪,從威海附近的石島登船,往遼寧的皮口進發。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大海。途中,不停晃動的輪船讓我們躺在底艙裏的一行人不間斷地嘔吐。因為都是內陸的人群,初進大海的自然反應非常強烈。那麼多大人、小孩的嘔吐聲、呼叫聲和吐出物的酸臭味道混雜在一起,加之底艙嚴重的不通風又讓人深感窒息,痛苦實在難以言狀。直到航行到目的地,大人小孩相互攙扶着離開那艘貨輪,人們才感到似乎又回到了人間。那種感覺,真的在我的尚很幼小的心靈深處對大海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厭惡感」,至今記憶猶在。

  我同大海的第二次「擁抱」,給我的感覺也不是很愉快。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因工作關係,需要陪同相關中外人士去瓊州海峽中部,探看一艘遭颱風斷裂的外國萬噸海輪。乘坐的拖輪在七級海風中大幅度搖擺,吃力地駛向出事地點,就連海員也感到胃在不停地翻騰,感到很難忍受,何況於我。我雖然在幾乎無意識的狀態中硬挺着完成了任務,但似乎對大海的「壞感覺」又增加了一層。

  不過,以後的情況卻逐漸改變了我對大海的認識,好感越來越多、越濃,認知度也越來越廣、越深。主要原因是,我在國外連續工作的幾個地點都在海邊,每天開窗就與大海為伴。看大海,看人們在海上勞作,想大海與人類的關聯,對大海的親近感油然而生;退休後變成了「候鳥」,連續十多年帶着多病的老伴去海南三亞附近過冬,逃避北方的寒冷和霧霾,選擇的居住地就在海邊,不僅時時可以看到大海,而且每天都會在老伴的目視內於海水中嬉戲,雖然不會游泳,但對海水和大海的鍾情每日都在增多。

  此外,我還在祖國的許多地方與大海有過親密的接觸,比如,從深圳乘船到香港,幾次在香港和澳門之間乘船往返,沿着台灣島的周邊看望四周的大海,在廣西和天津等地以遊艇近海目睹亮麗的海岸線。

  可以說,每次的接觸,都讓我增添了對大海的喜愛程度,加深了對大海的感恩之情。出於對大海的深度情懷,二○一二年我曾寫過一篇題為「大海的誘惑」短文,抒發我對大海的這種認知和感情,經《大公報》刊登後被內地的多家文字和聽覺媒體選用,看來真的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和共鳴。

  湛江與海相鄰,有許多與海關聯的故事,對此早有所聞。此次在湛江盤桓的日子裏,我特別懇請朋友帶我去看了幾次大海和與海有關的地方,了解歷史,認知環境,觀察進步,確實收穫不少,更彌補了我的不少知識缺陷,也增添了對大海的更多好感。

  湛江有綿長的海岸線和發展優良海港的自然條件,在未來的海上運輸業中應該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和前景。據告,湛江的港岸線近二百五十公里,是目前世界第一海港──荷蘭阿姆斯特丹港的三倍,港區海上面積有約一千五百平方公里,僅港內海域就有二百多平方公里,擁有接納大型船隻的獨特可能性,但大部分都還沒有被利用起來。走過很多國內外的大小港口,湛江發展海港的條件確實給了我以「嘆為觀止」的感覺。

  湛江佔有「捕魚量全廣東省第一」的地位,足見其海域之闊,海洋資源之豐、捕撈業之盛和人們勤勞的程度。親眼所見,印象和感覺自然要比耳聞和見諸文字強烈很多,也親切很多。

  簡單兩例,可以說明大海給予湛江的優厚待遇。如何讓它們更好地造福於人類,肯定是湛江人在計劃中的事情。我相信,隨着科技業的完善和創新思維的發展,湛江在利用海洋方面完全可以進一步大展鴻圖。

  湛江歸來,我對大海的親近感和感恩的意識更加濃烈。而且,我想坦誠地告訴諸位,面對大海,不計前嫌,繼續加深對它的情懷,將永遠不會後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